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中企協赴魯促經貿文旅交流
(新聞小語)電子報案針對性宣防騙
改變的不僅是中國
今空氣不良減外出
澳青出席帶路僑商僑領大會
飛歷奇百歲誕辰展今上線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1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改變的不僅是中國





前葡新社駐京記 者António Caeiro

    前葡新社駐北京記者António Caeiro:

    改變的不僅是中國

    前葡新社駐北京記者António Caeiro在十九年間,見證一個“單車之國”變成“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更在北京見證回歸過程,當時香港一直是中國的焦點。

    曾任葡新社駐北京記者的António Caeiro於一九九一年抵達北京。應文學節邀請,這位葡萄牙最知名的中國觀察家於本月十三日在東方基金會介紹其著作《上海歸來之人》。周四,在澳門葡英傳媒協會(AIPIM)於陸軍事俱樂部舉辦的活動上,António Caeiro闡述對當今中國的看法,分析二十年來中國經濟和政治的崛起,以及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社會變遷。

    在討論回歸期間,香港完全成為北京關注的焦點,這不僅是因為香港的經濟和政治層面,還因為一百年前英國對新界的租借是鴉片戰爭後強加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António Caeiro補充:“中國人對澳門幾乎一無所知,我不記得澳門曾成為過話題,這就是為甚麼中國對葡萄牙沒有仇恨或不滿。”

    中國在“貧窮落後的時候”理應得到西方的“關愛和幫助”,現在卻被“妖魔化”。政治局勢的緊張,葡萄牙同樣感受到。但對此,Caeiro持冷靜的態度。他強調,首先“過去不尋常的是,一個如此大的國家沒受到重視”;其次,他“懷疑”中國是否真的“想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寧願做“堅強的超級大國”;最後,“因為世界如此之大,僅由一個國家主宰的想法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現實”。

    事實是,“世界已經改變,不僅僅是中國”,António Caeiro認為,烏克蘭危機或以巴衝突都是地緣戰略的例子,“在每一個歷史時刻,這些局勢都會按利益加以利用”。

    北約是“一個本應專注於大西洋的軍事聯盟,最近卻選擇中國作為其最主要的關注點,幾乎視之為威脅。”Caeiro認為:“事實上,與美國相反,中國沒有加入任何軍事聯盟,其行動更多的是回應,而非主動。”北京似乎往往傾向站在美國的對立面。“這取決於陣營,但中國確實不喜歡被置於已經設置好的陣營上。中國永遠不會加入北約,對北約的擴張也沒有興趣。”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