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澳門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國際音樂節聽出耳油
建築師的回顧展(下)
拍攝煙花的故事
馬路亂象
養魚戶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建築師的回顧展(下)

田中泓


    建築師的回顧展(下)

    田中泓

    葡人建築師愛德華多 · 弗洛雷斯(Eduardo Flores)的設計,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設計風潮的影響,從其回顧展,可看到不少後現代風格的項目。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理論,主要是由美國學者及建築師文丘里提出,他的兩本著作《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及《向拉斯維加斯學習》影響了後現代建築的發展。歷史風格的設計元素,因其象徵性與含義再度出現在方盒建築的外表,使那些世界任何地方都相似的現代建築,略帶歷史及地域特徵。

    上世紀八十及九十年代,來澳工作的葡人建築師將後現代風格帶到澳門,韋先禮(Manuel Vicente)、蘇東坡(

    Bruno Soares)、美國回來的黃如楷,都設計了一些後現代風格的建築。

    Flores在澳門,設計了不少後現代外形的住宅。上期文章提過在新橋區的華蘭臺,外形就像中世紀哥德塔樓,大廈底部較寬闊、上部則收窄。外牆一些飾線也強調了建築物的竪向性,加上最頂部的尖形設計,在當時澳門半島內港的天際線成為地標。

    十月初五街與新馬路夾角的建築(鄰近六國飯店),在略帶裝飾藝術風格的新馬路騎樓建築外觀,插入後現代的元素。尤其是在十月初五街的立面,出現被玻璃切割的“裂口”,建築師告訴我,當時他保留了原有建築物的外牆,內部完全重建。然而,由於幾年前該處的建築物被完全折除(只留下騎樓的幾條柱),現在我們見到的,全是新近重建的,雖然外形好像拆建之前,但與原有建築已沒有關係。

    不論是地塊長窄的M級樓宇(常見的六層高樓梯樓),或者是電力公司的供電房(例如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附近十月一號前地的變電站),甚至大潭山上電訊公司的設施,Floras都以獨特的手法作設計,絕對不會簡單處理。

    展覽中亦展出了Floras與Mario Duque合作的澳門文化中心的投標競賽方案(見圖),在現代建築的外面引入柱廊,一方面繼承澳門新古典建築的傳統,也創造通透的半開放立面,以適應嶺南的亞熱帶氣候,他們的方案與後來中標及建成的、由蘇東坡設計的現代主義建築有很大的不同。

    在我寫這文章期間,澳門建築師協會也舉辦了一個小型的建築設計展,下期為讀者介紹。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