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6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大生熱療研究獲論文獎
旅院國旗隊赴駐澳部隊受訓
特教生輔具資助接受申請
升大學科諮詢會報名
Sell Like Hot Cakes——熱賣
利瑪竇學生參觀旅遊學院
理工學報膺全國權威社科期刊
工聯托兒製月餅慶中秋
學聯考察橫琴青創發展
同善堂學生體驗莆仙戲魅力
同善堂師生觀展識抗戰史
菜農幼兒了解消防員工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澳大生熱療研究獲論文獎



(左起)徐青松、楊伊凡、 林霖、譚立武和譚浩崑。

    澳大生熱療研究獲論文獎

    【本報消息】澳門大學科技學院機電工程系本科畢業生林霖和宋乃禾於第七屆節能控排傳熱進展國際研討會發表了關於熱療應用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為微型機器人在血管內產生熱療效果所需熱量提供了依據,得到評審一致好評並獲得最佳論文獎。

    是次獲獎研究課題《人造靜脈內非牛頓流體熱療應用研究》基於林霖和宋乃禾的畢業設計。在澳大機電工程系教授譚立武及徐青松聯合指導下,兩位本科生一手包辦實驗、測量平台的構建、人造血液的調配、數據採集及分析。此實驗由澳大機電工程系博士譚浩崑在實驗設備的選擇上給予專業建議,並由博士研究生楊伊凡協助下建立數學模型與實驗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是次課題組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確定實現熱療所需的熱源功率大小及熱療所能覆蓋的範圍,故在實驗中建立了一個流速為5cm/s且測試段入口溫度保持在37 ℃的血液循環系統,以一條內徑2 mm、長度6 cm的仿製靜脈為測試段,將非牛頓流體的人造血液作為測試液體,並在人造靜脈內放置了一個小型的電阻作為熱源,使受試區的人造血管內壁溫度升高。在電阻熱源輸入不同的電功率期間,課題組發現當功率接近0.22W時,可以測量到管壁產生有效的熱療溫度。研究結果為微型機器人在血管內產生熱療效果所需熱量提供了依據。有關研究獲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資助。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