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物癖
人之常情,世上應當沒有人喜歡吃虧,正如不少現代人都認為孔融不應該讓梨,謙讓的美德,不該建立在壓抑自我需求之上。但有時,人們太計較“你”與“我”之間的區別,反倒產生了嫉妒、競爭與猜忌;在輸贏遊戲裡,成功者沾沾自喜,失意的人垂頭喪氣。
正巧,我近來學到的一堂課便是放下“得失心”。早前出去旅行,對數字不敏感的我,在結帳時鬧了不少烏龍,可以說吃了不少虧。手裡拿着幾百萬的印尼盾,已然分不清個、十、百、千、萬了。不只一次出現,原本只要七塊五,我卻給了七十五元的這種情況。我身上現金不多,反應過來後,簡直是想捶胸頓足。
我成了那位失意者。不過事發後,身邊人的勸慰卻意外地令我深省:已逝的不可再追。不妨把錯失的錢財當作是佈施,也許對方比我更需要這筆錢。
在世俗裡生活的人,總是在意得失,我們對於金錢的態度,更如緊繃的弦。雖然“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誰說不可以用輕鬆的心態與“盤中餐”相處?人在世上,不過是體驗各形各色的事物,錢財只是“物”的一種。我們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決定用何態度經歷生活。而一生有限,不如選擇快樂。
前幾天,我在大掃除時,錯把表姐贈與的海藍寶手鏈放進了垃圾箱。找是找不到了,反應過來後,又差點要捶胸頓足。繼而轉念一想:我與容納我的世界又有什麼區別呢?手鍊離開了我,卻仍與我存在於同一個空間,萬物不增不減。
豁然開朗,生命並不是一場收集戰利品的競賽,也就無謂輸贏,亦沒有真正的得與失。哪用爭得頭破血流,或是終日嘆息?生而為人,儘管品嘗活着的滋味,這樣自然不會有什麼“戀物癖”了。
茲 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