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社區全方位發展
坊會認同活化內港兩碼頭
【本報消息】特區政府將聯同新濠博亞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推進“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旨為推動社會經濟、文化及旅遊項目發展。澳門海傍、海邊街區坊眾互助會副理事長李仲言表示認同,望盡早活化兩碼頭,盤活內港一帶。
奠定新出遊方式
李仲言關注到,過往亦有大專院校專家學者認為這些碼頭如同歷史的活化石,透過地區整合,可帶動社區全方位發展。
在活化方面,個人提出三希望。一是希望發展成為“一河兩岸濱海旅遊”項目,不妨利用內港現存的碼頭,實現“一河兩岸濱海旅遊”水路往來澳門、橫琴,甚至延伸至廣州港。運作模式可參照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水上巴士,以輪船為水上交通工具,於內港定點的船塢碼頭上落客,讓旅客及居民自由到訪各區,探索不同的社區人文風景和圍里文化,既可豐富澳門旅遊資源,還可緊密連結起澳琴乃至灣區內各市之間的旅遊經濟合作,為長遠的旅遊業規劃奠定新的出遊方式。
二是建議善用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拓展海洋經濟。本澳現有諸多碼頭,完全可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和這些碼頭設施,通過增設一些水上交通工具,拓展和策劃新的旅遊項目,發展海洋經濟,可效仿新加坡克拉碼頭、泰國芭提雅和美國漁人碼頭等方案,將內港碼頭沿岸一帶打造成為遊客觀光必經處,並結合漁家樂等內容,吸引更多旅客開展遊玩觀光、購物消費。亦借鑑國外倡議“藍色海洋經濟”的概念與其成功發展經驗。
研整合海洋經濟
三是建議因應本澳地理環境及水紋生態系統,推出海洋經濟整合發展構想,包括規劃海洋經濟產業,例如漁業、水產加工、海洋旅遊觀光、運輸航運、海洋文化等,運用在地獨特具亮點的海洋產業,加以優化,透過產業多元合作連結,共同推動海洋經濟。從試點示範擴大至區域合作,由政府建置完善的投資環境,促進民間及外資提案投資營運,預期前景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