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8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公建局去年預算執行率九成一
居民冀放寬長者公寓申請資格
貴州統戰部訪本報促交流
新聞特搜
聖瑪沙利羅參綜評優化教學
中山企業玩具贈福婦托所
婦校家長會選新閣
勞小親子體驗AI閱讀樂趣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2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特搜

新聞特搜    

中獎詐騙漏洞多

    小心分析勿上當

    銀行賬戶隨意借

    用來洗錢責難卸

    △一名內地女子日前在本澳收到“中獎”短信,但要領取獎品包括名牌手袋及智能電話,須先付“進出口增值稅”等費用,該女子竟然相信付款,最終被騙去一萬一千八百元人民幣。

    上述騙案“劇情”老套,惟依然有人自動向騙徒奉獻血汗錢,歸根究柢只因貪心。其實,任何人只要仔細想一想,若自己從來沒有參加抽獎活動,又怎會無緣無故中獎?倘有人突然收到“中獎”短信,不用懷疑,十成是騙局。再者,相關詐騙短信通常附有超連結,切勿嘗試登入,因為只要一登入,騙徒或能輕易盜取手機機主個人身份等資料。若有人懷疑受騙,不論有否損失,亦應向警方報案提供資料,藉以公開騙局,避免有更多人上當受騙。

    △司警昨公佈一宗“殺豬盤”案件,揭發有人將銀行賬戶借給陌生人收取騙款,為區區數千元報酬惹上官非,得不償失。

    本地人開銀行戶口十分方便,方便出糧、繳費等,若被人借用銀行賬戶,由於無法核實資金來源的合法性,更無法得知其真正目的。以為“好心幫手”,但個人賬戶隨時被人用作清洗黑錢、轉移不法資金甚至收取騙款等。

    根據《預防及遏止清洗黑錢犯罪》規定,任何人為掩飾利益的不法來源,或為規避有關產生利益的犯罪的正犯或參與人受刑事追訴或刑事處罰而轉換或轉移本人或第三人所獲得的利益,又或協助或便利該等將利益轉換或轉移的活動者,最高可被判處八年徒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