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4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內港碼頭大炮台拓文旅新體驗
新濠博亞:活化需時九個月
歐陽瑜:不會因水浸阻礙發展
友誼橋馬路今起分段重鋪瀝青
仇昱任中聯辦協調部長
海事局海關突擊巡查貨運碼頭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2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內港碼頭大炮台拓文旅新體驗



出席的負責人於發佈會後合影


當局將聯同博企活化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


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 (相片由文化局提供)

    協同周邊片區   豐富社區旅遊

    內港碼頭大炮台拓文旅新體驗

    【本報消息】政府將聯同新濠博亞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推進“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計劃以“保育——活化——共生”為主題,糅合文化、藝術、餐飲、特色商店、休憩及海上空間等元素,旨在推動社會經濟、文化及旅遊項目,達至可持續發展的“共生”。

    兩計劃發佈會昨日下午三時假文化中心會議室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文化局長梁惠敏、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何猷龍等出席。

    政府新濠推兩計劃

    歐陽瑜說,澳門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促進文化資源轉化利用,通過創新的方式創造多元的社會價值,為社會的各種功能注入動能,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亦是落實“一基地”建設的關鍵性工作部署。位於內港的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見證過往內港的繁榮興旺,現已式微,希望通過轉化利用,為碼頭至水上街市一帶注入新氣象。

    大炮台位處著名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文化氛圍、獨特的歷史空間,適合注入更多元化的元素,吸引居民及遊客尤其於夜間前往大炮台活動,藉此串聯帶動草堆街及新馬路一帶,更好開拓該區的文旅資源。

    梁惠敏介紹,內港碼頭包括廿三號及廿五號建築群,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內港拓寬規劃後所開闢的新填地,於四十至五十年代內港開始興建大量新式碼頭,以取代傳統的棧橋式木板碼頭,提升內港整體客運及貨運能力。其中,廿三號碼頭興建於一九四八年,六十年代後由祐德船務公司經營,改名為祐德碼頭,主要經營澳門至香港的定期貨運;而廿五號碼頭興建於一九五〇年,名為裕和碼頭,早期經營澳門至江門客貨運。

    主題保育活化共生

    兩個碼頭位置優越,擁有內港濱水景觀,沿岸特色碼頭建築、周邊傳統老店、餐飲商舖林立,社區氛圍濃厚,亦緊連十月初五日街、康公廟、聖安多尼堂、沙梨頭圖書館等傳統街區和歷史建築,具潛力創設特色節點空間。是次活化計劃以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為關鍵節點,帶動人流走進舊區探索,往東串接白鴿巢、大三巴的世遺核心區及內港舊區,往南引流至新馬路、福隆新街及下環媽閣一帶,協同周邊片區活化項目,開拓更多文旅新體驗,豐富社區旅遊多樣性和吸引力。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