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6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王毅:華發展阻擋不了
再有逾百緬北電詐疑犯移交華
文明出行
墨子巡天望遠鏡啟用
恆大財富被立案調查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成功申遺
千年茶林世代守護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1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成功申遺



景邁山古茶林 (新華社)


村民在景邁大寨古茶林採茶 (新華社)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成功申遺

    從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十七日晚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利雅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五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增至五十七項。“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

    可持續發展典範

    據中新社報道,“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公元十世紀以來,布朗族先民發現和認識野生茶樹,利用森林生態系統,與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技術,歷經千年的保護與發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五片古茶林,九個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三片分隔防護林共同構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人與自然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符合世界遺產標準三和標準五。反映了傳統茶祖信仰基礎之上,政府管理與基層自治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古茶林保護管理體系。這一體系充分尊重了當地氣候條件、地形特徵和動植物種群,實現了對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展現了山地環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對自然資源互補性利用的獨創傳統,而遺產構成要素中的村寨與傳統民居建築在選址、格局和建築風格方面,也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利用。

    為文明互鑒出力

    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發言中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於“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喜悅和振奮,向世界遺產委員會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表示感謝。他表示,中國在強化規劃管控、應對氣候變化、引導村民參與、規範旅遊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突出普遍價值永續傳承,並將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世界文化遺產領域承擔更多責任,為推動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貢獻力量。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歷時十三年。據央視網報道,二○一○年,針對我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空白”,國家文物局首倡景邁山古茶林申遺,並於二○一二年將其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二○一三年,國家文物局報請國務院將“景邁山古茶園”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支持、指導雲南省、普洱市系統提升遺產保護、管理、展示水平。二○二一年一月,國務院批准“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作為我國二○二二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指導雲南省、普洱市,編製提交申遺文本,克服新冠疫情影響,採取超常規、閉環方式,順利通過國際組織現場技術評估,最終確保申遺成功。

    本報綜合報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