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怎樣控制得更好?
心房纖顫,簡稱房顫,指的是心房的不規則顫動。病人除了有心慌表現外,還會隨着時間推移,可能出現心力衰竭、腎臟衰竭、認知障礙等嚴重問題。更可怕的是,房顫患者得腦中風的機會明顯較無房顫者高,這一切都直接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乃至壽命。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房顫出現的機率就會愈加增高,而除了服藥和微創手術治療(導管消融),我們還有甚麼辦法可以盡量延緩或避免房顫的出現?而有了房顫的朋友,又有甚麼日常注意事項可以降低房顫的再發率?
在探討生活方式干預之前,我會建議朋友們定期檢測自己的甲狀腺功能,而首次發現房顫的朋友更要檢驗這個項目。可以肯定地說,甲狀腺功能亢進極容易導致房顫,而甲亢又多好發於年輕或中年的女性。一旦把甲亢控制好或治癒,房顫也就很少發作了。遺憾的是,很多房顫並非因甲亢引起,而是心臟本身出了問題,尤其是老年人。
在飲食上,儘管目前尚無針對房顫的飲食建議,但考慮到房顫發生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相關,因此大家可參照《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中的建議。有研究顯示,尿酸高可增加房顫發生風險,這一點值得關注。
控制體重是有益的。肥胖會增加房顫的患病風險,且與房顫的進展密切相關。一項薈萃分析顯示,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 BMI)大於30 kg / m2的人群,其房顫患病風險增加49%。肥胖還增加了房顫患者腦中風、血栓事件及死亡的風險。房顫導管消融研究發現,肥胖與房顫早期和晚期復發均顯著相關,肥胖患者導管消融術後生活質量改善低於正常BMI患者。據此。醫生推薦患者控制好體重,BMI最好低於27 kg / m2。
酒精和咖啡,跟房顫有關嗎?飲酒會增加房顫的發生風險,並且會增加抗凝過程中出血的發生風險,長期大量酒精攝入可使血栓事件和死亡發生率增加。而戒酒後心律失常的發生率顯著降低。在初次接受導管消融的患者中,酒精攝入是房顫復發的危險因素,因此醫生建議房顫患者尤其是導管消融術後的患者戒酒。咖啡其實並未增加房顫的發生風險,適當飲用咖啡還可減少房顫的發生,但會增加與房顫無必然關係的症狀,如心悸等。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習慣性飲用咖啡不會增加心律失常的風險,每天多喝一杯咖啡與心律失常下降3%相關。
吸煙肯定是有害的。有研究顯示,吸煙增加房顫發生風險,與無吸煙史的人相比,吸煙者增加37%到51%的房顫發生風險。儘管不是所有研究都顯示上述關聯性,但考慮到吸煙與冠心病、睡眠窒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衰等密切相關,且吸煙本身為不健康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建議朋友們應該戒煙。
睡眠和情緒也會有影響。專家表示,失眠會增加房顫發生的風險,而且夜間睡眠中斷可使房顫的發生風險增加33%,這提示保證良好的睡眠可減少房顫的發生。最近又有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值夜班可使房顫發生增加16%,而睡眠時間過長(> 8小時)或過短(<6小時)均會增加房顫發生風險。也就是說,不是睡得越久越好。
房顫可導致焦慮和抑鬱情緒,然而有研究認為,焦慮和抑鬱同樣能增加房顫發生風險,且與心源性卒中發生風險相關。焦慮也可增加房顫導管消融術後復發的風險,這將構成惡性循環。因此,奉勸有心理問題的朋友關注一下這方面。
做運動適合嗎?運動員的房顫發生率是高於正常人群的,而缺乏運動,房顫發生風險亦顯著增加。因此,應保持中等量運動,避免經常接觸競技性、過度耐力運動(如馬拉松等)。瑜伽可減少房顫的發生風險,且顯著改善房顫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太極運動能減少心衰和冠心病發生風險,且對心臟病康復有幫助。適當走路和慢跑可減少房顫發生。總體上,我們建議採取規律適度的運動,避免過度的耐力運動。
睡眠窒息症是最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常發生於房顫、心衰及高血壓患者中,且顯著增加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調查發現,房顫合併睡眠窒息的比例接近50%。由此可見,控制好睡眠窒息症對減少房顫發生意義重大。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