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渡口”打通海上門戶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天津調研 (一)
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是重大國家戰略,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肩負重大歷史責任,既要造福於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又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天津調研組於八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天津調研,赴二十多個地點調研及參觀,冀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深化津澳合作。
本報記者 林嘉慧 報道
天津,古時曾被稱為“天子的渡口”,自明朝永樂二年築城建衛以來,距今六百多年歷史。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天津是首都北京和雄安新區的“海上門戶”,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域。
現轄十六個區
天津市現轄十六個區,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天津調研組調研五天期間,赴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津南區、北辰區、寶坻區、濱海新區等地,逾二十多個地點調研及參觀。當地政府在調研期間安排兩次天津情況介紹會,希望深化津澳合作,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一點六三萬億元,常住人口一千三百六十三萬,土地總面積近一點一九萬平方公里。從北京乘坐高鐵只需要半小時,就可以實現“雙城”通達。
天津主動服務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兩翼”建設,牽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打好平台建設、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全程服務等“組合拳”。今年一至七月,北京投資來源單位在津新設機構八百三十五家,落地重大項目一百五十九個、總投資超過一千億元。
京津、京滬、京濱、津興四條高鐵聯通京津雙城的格局正在形成,加快天津港口型、空港型、商務服務型等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全力保障北京貨物運輸高效、通行便捷。去年,北京企業在天津口岸出口三千四百三十三億元,增長逾一成六。
打造類中關村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南開大學、清華高端院等共建七個創新平台,積極推動優質科技成果在津落地轉化。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持續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自成立以來,累計註冊企業超過五千五百家。
“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形成,初步實現京津冀主要城市一至一小時三十分通達。世界級港口群建設穩步推進,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港口,去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二千一百萬標準箱,位列全球第八,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百分之八。
津澳珠聯璧合
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領域合作持續增強,十一所天津高校與京冀六十五所高校共建三十二個教育聯盟,京津冀異地就醫“一卡通行”,區域樂遊“一碼通辦”。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京津冀+雄安”四百六十九個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
天津市商務部資料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底,澳門在津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一百九十二家,合同外資額七點九二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額一點八六億美元。主要涉及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今年一至六月,天津和澳門進出口額達六千八百萬元,同比增長九點五倍。渤海明珠的天津與海上花園的澳門開展合作,可謂珠聯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