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猶在
看到國際音樂節場刊有“皮亞佐拉探戈歌劇《再生瑪莉亞》”,我就為皮亞佐拉的大名心動蕩之!接着看時間地點:十月十四日、十五日晚在巴黎人劇場。倏地,場刊左邊的一行小字撥動了我的神經:城市當代舞蹈團。她會在內嗎?趕緊瞄瞄演職員名單,一下子便瞥見了,導演、編舞:黎海寧。果然形貌猶在!
黎海寧,久違了!原來,她仍在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擔負編導之責。追思過往的一九八八年,天津《藝術家》雜誌約我提供介紹港澳藝術家的稿件,因了當時香港《新晚報》“音樂版”編輯楊莉君大姐的引薦,我欣賞了黎海寧編導的包括《不眠夜》等多部見解高貴的作品,在城市當代舞蹈團團址採訪過黎海寧,事後寫出了〈藝術聖地的朝聖者——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藝術總監黎海寧〉約五千字的長文,刊載於一九八九年第二期的《藝術家》上。
四十四年前的一九七九年,著名舞蹈家曹誠淵創建城市當代舞蹈團,黎海寧為創團成員之一。到了一九八八年,黎海寧就經歷了從舞蹈員到編舞員到駐團編導到藝術總監的角色轉變,那當然得益於她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到英國對現代舞、芭蕾舞、爵士舞等的深造。舞蹈與音樂與文學息息相關,我相信黎海寧能把“皮亞佐拉探戈歌劇《再生瑪利亞》”再創造得盡善盡美!因為,黎海寧擅於充實學問、追求新知似為天性使然!她四歲始習鋼琴;成年後曾與哥哥黎小田合作歌曲。在黎海寧作為一種生命形式的早期創作中,就有根據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所編的《冬之旅》;而她根據李白《月下獨酌》所結構的《無情游》,用的就是波蘭作曲家蕭邦的三首《夜曲》……
我認識黎海寧時,她英文、法文已有高度造詣,且正在鑽研西班牙文。如今的黎海寧,其成果理應更為高見迭出、更為爐火純青了。
索倫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