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檢視智慧交通
本澳推出智慧交通多年,一直備受坊間質疑“智慧交通唔智慧”,更有指“車太多,神仙難救”。近日,下環接連發生兩宗“睇錯燈”的交通意外,不少人質疑到底是司機疏忽,還是交通燈號時間或位置不恰當?冀當局認真檢視。
政府引入智慧交通多年,相信不少人由最初見到,竟然需要交通警員用人手控制交通燈號,到現今已習以為常。這種“人工+智能”的“智慧交通”亦成坊間茶餘飯後的談資,又能否稱得上“智慧交通”?不少議員曾在立法會追問政府,當局解釋由於智能系統具安全值,即使車流量減少也要緩衝時間才能調整轉燈頻率,不及人手轉燈及時,這是安全設計的特點,因此仍要靠警員調節燈號。既然人手比智能系統更安全亦更省時,為何每年仍需花大量公帑維護或增設這些智能系統?又是否無法提高系統性能,減省人手更好疏導交通?
就近日接連兩宗發生於內港馬博士巷的交通意外,涉事駕駛者均聲稱視線被遮擋未能看清交通燈而導致衝紅燈肇禍,可見當局須認真檢視燈號的位置或時間是否恰當,以及其他道路有否類似情況,及早改善,以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