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盛夏綻放
——經典音樂劇《仙樂飄飄處處聞》
音樂被描繪為一種靈魂的語言,而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傳奇音樂劇《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享譽世界逾六十載,劇中溫暖的故事情節和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給予老中青少不同時代的人,對“音樂 · 愛”不同層次的感受和解讀,始終能喚起人們心中的“真善美”。
澳門文化局於八月十日至二十二日,呈獻由百老匯亞洲公司製作的音樂劇《仙樂飄飄處處聞》。演出於紐約百老匯首演後,開始美國及亞洲巡演。澳門站門票在六月三十日早上十時公開發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樂迷掀起了搶票熱潮,給澳門的旅遊盛夏充盈了更多的溫馨和藝術氣氛。
陣容鼎盛的製作團隊
是次來澳演出的劇目版本,是由榮獲三屆東尼獎的導演傑克 · 奧布里安(Jack O'Brien)執導、匯集全球各地的頂尖音樂劇演員和製作團隊攜手打造。由姬兒克里斯汀 · 威利(飾演瑪莉亞)及崔佛 · 馬丁(飾演特拉普上校)擔綱演出,丹尼爾 · 富勒頓(飾演羅爾夫)、勞倫 · 吉德韋爾(飾演修院院長)等多位頂尖音樂劇演員傾力演出。與此同時,奧布里安精心策劃,最終邀請到了與他合作四十年的資深佈景設計師道格拉斯 · 施密特、優秀的服裝設計師珍 · 格林伍德,以及充滿詩意的夢幻燈光設計師娜塔莎 · 卡茨。製作團隊還包括百老匯傑出的編舞家丹尼 · 梅福德及音樂指導安迪 · 艾因霍恩。導演奧布里安在採訪中說:“艾因霍恩對這部不朽的音樂劇的所有版本都相當熟悉,只要看一節,專場就可以提出三至四個構想以供選擇,而且每一個都有着完美的基調和立意。”
“冒險精神”的創作靈感
奧布里安曾表示:“《仙樂飄飄處處聞》被我們視為音樂劇生涯中最榮耀的作品之一。現在我們正試圖將它從過去的光環中剝離出來,渴望使其煥然一新,為這部經典之作注入新鮮活力。”
或許這種“冒險精神”是源於大概六年前的一次機緣巧合:他在俄羅斯觀看了《仙樂飄飄處處聞》首次俄語版的彩排,心情百感交集,從驚訝得目瞪口呆,到幸福和快樂的眼淚不自覺地從他的臉龐滑落。他發自內心地感歎:“這部音樂劇為何能如此觸動我的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有了這種近乎尷尬的反應?”在拜讀了由霍華德 · 林賽和羅素 · 克洛斯改編的精彩劇本後,他茅塞頓開,腦海裡展開一幀幀之前從未見過、也未曾設想過的畫面:故事發生於時局緊張的一九三八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在災難來臨之前,性格鮮明的劇中人物彷彿在一個未知的懸崖峭壁邊翩翩起舞,憧憬着未來的生活、演繹着自己的人生旅程。殊不知數天之後,所有人的世界都將從此改變。這部作品刻劃了扣人心弦的情節轉變、立體的人物個性,以及一位剛成年的女孩,在陷入一個異常複雜的社會環境時所面臨的困境……
奧布里安說:“《仙樂飄飄處處聞》是我們最喜愛的作品之一,我們熱切希望大家觀看這部全新版本時,會有類似的感動。這部製作已經準備好接受大家的考驗,熟悉的青山將再一次活現眼前。”
“沉浸式”簡約主義的舞台表演
音樂劇作為一種藝術性極強的舞台劇,既有娛樂性,亦可深刻。優秀的音樂劇表演離不開高水準的創作導演、國際水準的演員,還有音效、舞美、燈光、服裝等諸多因素。需要整個創作團隊默契配合,才能呈現一台成功的音樂作品。
首先,全劇劇情依然分為兩幕,保留了歌曲精髓。純淨的音色質感、標準的英語發音、準確的情感表達和鮮明的人物塑造,彰顯出團隊的核心實力。每一段精彩的演唱都贏得熱情掌聲的呼應。最為可愛的七個孩子看似不完美、卻不失懵懂的童真歌唱表演,不時地引得觀眾小朋友“童言無忌”地開懷大笑,更加傳遞出“自由與音樂”才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珍寶的價值所在。
其次,劇情設計講究音樂與故事情節發展的相互交織、順暢過渡,重要的是音樂伸展自由且環環相扣,如多次重複演唱的《My Favorite Things》、《The Sound
Of Music》、《Maria》等,推動和渲染了劇情的層次延展和人物情節的變化。再者,每個情節轉換都搭配了巧妙的舞台設計,從而完善了故事流暢的敘事性和藝術感。該劇全程以虛、實景結合的手法把控視覺效果,完成場景敘事和審美意境,如舞台上的小橋與遠山、樓梯與落地門窗外的花園等,使得人物和場景空間自然融合一體,也讓觀眾沉浸其中。舞台主要以簡潔且符號化的佈局,來實現情節轉換和演員的表演空間,廊柱、樓梯、沙發、茶几、床等實景為依託,以流暢迅速的多幕場景轉換技術,讓觀眾瞬間感受到戲劇性的敘事轉變和連貫,以此完成人物關係的變化。
令觀眾驚愕且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薩爾斯堡音樂節的舞台背景:突然間從天而降的德國納粹紅與黑的旗幟,與上校一家團結溫馨的表演,構建出強烈衝突的舞台設計,使整個劇場充斥着緊張的氣氛。最後,角色們合唱《Climb Ev'ry Mountain》將故事情節推向了高潮,給觀眾帶來深遠的思考。這或許是製作團隊在締造現代一流舞台品質、藝術美感和情感張力的同時,將劇目蘊含更深刻、更有力量的一面呈現給觀眾的創意。
最後,值得稱讚的是,舞台燈光作為舞台藝術與觀眾的傳遞媒介,對於空間、時間、音樂、色彩、劇情等,需要具備在科學與藝術性上的敏銳把控,以此準確烘托舞台氣氛,從而展現故事的層次、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劇中燈光設計師多次採用非寫實的手法詮釋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進而凸顯人物性格。特別是快速的場景轉換技術,對燈光的調製提出了更高水準的要求。顯然,現場流暢自然的劇情發展、無縫連接的情景變化,證實了製作團隊的國際頂尖水準和劇組的默契。尤其是第二幕:晚上,軍隊在修道院花園搜查時,恐怖漆黑中,手電筒掃射到觀眾身上的一剎那,全場死一般的窒息感,將情境氣氛推向極致。同時,角色在特定故事時段不同的設計風格服飾與時代背景、人物特徵、舞台佈景、燈光處理相得益彰,給觀眾自然而然、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整場劇目觀賞下來,舞台效果可謂 “自然且不失藝術感,簡約且不乏深刻性” 。
永恆不朽的音樂作品總是蘊含着嚴肅、深刻、崇高的人生哲理。在《仙樂飄飄處處聞》攝人心魄的情節、膾炙人口的音樂中,信仰、夢想至今依然傳遞出最純粹的感動和力量,激勵着現代人勇敢地攀越群山。也許是因為劇中充滿歡樂與溫暖的《Do Re Mi》、《The Lonely
Goatherd》、《Edelweiss》、《So Long, Farewell》等經典曲目已經耳熟能詳,在愉悅享受之後,給我留下更多得是這樣的想法:應該認真審視當下“活着的意義”,思考一下“如何去愛”。
王 瀟
(圖片來源:澳門文化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