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重新接觸釋正面信號
“試圖孤立中國是一個錯誤”,“與中國‘脫鈎’是不可信的”。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克萊弗利近日在北京如是說。這是他上任後首次訪華,也是英國外交大臣五年來首次訪華,獲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分別會見。
儘管訪問只有短短一天,卻釋放出中英重新接觸的正面信號。外媒稱,英國首相蘇納克的目標是採取一種細緻、非對抗性的方式處理與北京的關係。他曾稱“中國對英國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制度性挑戰”,但也強調與這個亞洲大國保持關係的必要性。
在克萊弗利訪華當天,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拋出一份長達八十七頁的報告,將中國稱為“對英國及其利益的威脅”,敦促英國政府加強“威懾外交”應對中國。報告作者堅稱,報告的發佈撞上外交大臣訪華,“純屬巧合”。英媒認為,這反映出英國下議院“希望中方區分英國行政部門和議會的觀點”。該報告的發表反映出英國保守黨內部分裂嚴重,部分人主張強硬對華。
英方重新與華接觸的重要背景是美歐政要相繼訪華。自去年十一月以來,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財長耶倫、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等眾多歐美政要紛紛訪華。和上述西方其他大國相比,英方似乎慢了一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四月,克萊弗利曾稱,“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符合所有人利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時指出,英國外交大臣顯然應該好好補補歷史課了。四個月後,克萊弗利在北京表示,英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看來他已補上這一課。
中國是英國在亞洲最大貿易夥伴,去年中英雙邊貿易額達一千○三十三億美元,其中,中國對英出口八百一十五億美元,自英進口二百一十八億美元。截至去年底,雙向投資存量五百一十點二億美元,其中,英國企業在華投資二百九十一點七億美元,中國企業對英國投資二百一十八點五億美元。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英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積極成果,造福兩國民眾。但近年來,英國政府被保守黨中的民粹主義者“挾持”,他們跟隨美國起舞,把中國視為“對手”甚至“敵人”,頻頻干預中國內政,尤其是香港事務。然而,他們無法長期打民粹主義牌,畢竟這無法為英國民眾帶來切實利益。
現任蘇納克政府及時調整了對華政策,把“對華接觸”視作英國對華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克萊弗利此訪便是踐行英國政府對華接觸政策。有報道指,克萊弗利此次訪華,為即將舉行的G20峰會中英領導人會晤鋪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兩個常任理事國,中英能否找到“最大公約數”,改善兩國關係,不僅關乎兩國民眾福祉,也關乎世界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