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聚賢同心冀着力本地人才培養
(新聞小語)防災部署須軟硬件兼施
四女子被揭賣淫法辦
今多雲有驟雨
李良汪促完善無障交通
林宇滔促完善機制遏自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防災部署須軟硬件兼施

夏 耘

    防災部署須軟硬件兼施

    強颱風“蘇拉”遠去,民防狀態解除。期間十號風球高懸五句鐘,並發出紅色風暴潮警告,所幸特區政府及早部署、各部門高度重視、前線人員的辛勞與民間的配合;加上“蘇拉” 減弱程度且移速均較預期快,以致風暴潮增水減弱,並與天文大潮錯峰,低地不致大淹。全城有驚無險度過危機。“蘇拉”對本澳造成的破壞未有預期嚴重,有賴於經歷“天鴿”、“山竹”後強化的民防部署與應急能力,但也有運氣成份。

    熱浪、龍捲風、乾旱、連場暴雨、水浸、山洪暴發的景象不只是電影中才看到的畫面,而是每年都在世界各地上演。聯合國轄下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顯示,地球正出現巨變,全球極端天氣事件不幸成了“新常態”。大家不可能忘記,今年七月就錄得世界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天氣頻發,一七年的“天鴿”、一八年的“山竹”、二○年的“海高斯”,到剛解除威脅的“蘇拉”,短短七年間,本澳已發出過四次十號風球。在“天鴿”之前,從一九六八年至二○一六年,近半世紀本澳才有過四次十號波。兩組數據的強烈對比,足證氣候變化導致氣象災害更頻繁和更極端化。

    未來襲澳的強颱風次數及強度可能越來越多,難保每一次都能幸運避開。經歷過“天鴿”與“山竹”,本澳防災減災系統得以全面檢視,當局持續革新及推進各項民防工作,不斷優化民防體系,如恆常大型演習、部署疏散撤離、設立避險中心、添置應急救災裝備、加強訊息發佈與及時闢謠等,使預防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明顯增強。在近年應對颱風的實戰過程中,亦逐步優化了物資供應、交通安排,甚至是協調口岸與娛樂場所臨時關閉、開放博企停車場等,以至今次相對優化的旅客安排,流程越來越有系統。

    然而,在硬件的防災基建上,進度未如理想。即使當局建設內港北、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但以疏導暴雨為主,難以抵禦天文潮疊加風暴潮的衝擊。早年提出興建的擋潮閘已擱置,若不尋找其他替代方案,是否只能聽天由命?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