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蔣萬安抵滬首站訪洋山港
大陸無人機繞台巡航
颱風“蘇拉”逼近台發陸警
往來兩岸經台入陸無需檢測
碳排不減反增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30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碳排不減反增

魯 木

    碳排不減反增

    台當局環境主管部門近日公佈最新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台灣淨溫室氣體排放量,雖從二○○七年至二○二○年逐年下降。但二○二一年的淨排放量出現反彈,達到二百七十五點二百萬噸,較前一年的二百六十三點二百萬噸,增加百分之四點五六。在六大構成指標中,能源、工業、廢棄物部門均逆勢增長。

    台灣二○二一年碳排增長來源,高達八成八出自工業耗能及製程排放,其中排放量最大的是能源部門,二○二一年總排放量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三點七一,佔整體排放量逾九成。排放量第二的是工業部門,較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十一點九二。廢棄物部門則是增加百分之二點九二。當局預測二○二二年碳排下降,也是因為重工業景氣衰退、電子業增長趨緩的推演結果。台灣碳排量的高低,一直受到工業生產的景氣循環牽引,台灣二○二一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減反增,再次凸顯民進黨的能源政策錯誤,令減碳目標陷入死胡同。

    民進黨當局去年提出“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線圖,提出電力能源去碳化目標:總電力六至七成為再生能源、百分之九至百分之十二為氫能,火力發電兩成至兩成七,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然而在“去核電”的錯誤政策下,二○二一年全台電力需求增加百分之四點四,儘管低碳燃氣與無碳再生能源發電均大幅增加,但仍不足以滿足新增的電力需求,須以燃煤發電彌補,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民進黨當局既想去核,又想淨零排放,只能淪為笑話。

    魯  木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