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酸湯鹹菜
芋頭是上天給予辛勤耕耘粵閩大地的農民的恩賜,芋頭飢可當糧、飽可作羹,隨處可種、價廉物美。小時候,我在鄉下,還看到有人把芋梗製作成夏日美食“酸梗湯”。
酸梗湯只用芋梗作食材。採收後的芋頭要砍下芋梗,只取用來食用的芋頭;新鮮的芋梗是不可直接食用的,拿去餵豬也不可以,因為其黏液飽含有毒性的生物鹼。於是就有人把壯而未老的粗壯芋梗挑出來、摘掉芋葉,放在毒辣的太陽下曬一兩天,令其凋萎;然後撕掉外膜,只剩下中間像海綿的莖芯、再曬一天,就成了菜乾一般了。食用時,用薑蒜醋煮一個酸湯,把乾芋梗剪成段、放湯裡煮;芋梗很快就回復膨脹的面目,再用薯粉攪入酸湯裡,直至有點黏稠就可。湯裡還會拌入爆炒至熟的黃豆、酸豆角等。
悶熱得茶飯不思的大暑時節,來一碗芋梗酸湯實在是胃口大開。可惜酸湯開胃的同時,亦令晚飯時飯量大增,實在不受父母歡迎,所以只能偶爾一嘗。這種廢物利用的鄉間美食,類同於蝦籽柚皮,費工費柴還費心機,所以只能作為消閒食製,很多都未能保存下來亦不足為奇了。昔日順德菜以“粗糧精做”作標榜,現在來看粵菜餐單上,哪裡還有這類費力不討好的“工夫竇”菜式。
類似的例子還有快將消失的大頭菜、鹹菜脯,未來或會消失的鹹魚,這些重鹽重口味的食材,滿足了昔日在烈日下耕作、揮灑全身上下汗水的人們在餐桌上補充鹽份的需要。隨着落後的農耕勞作模式的消失,這些粗礪而不符合現代營養學的食材和製作,相信亦會慢慢淡出人們的餐桌之外,而且毋須過多惋惜。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