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蓮花廣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氹仔市政街市改善方案初探
關於《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諮詢文本的建議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氹仔市政街市改善方案初探

悠 閒


氹仔市政街市位處旅遊區,有建議將其活化成綜合旅遊設施。

    氹仔市政街市改善方案初探

    一、氹仔市政街市概況

    氹仔市政街市是目前澳門九座街市之一,位於澳門氹仔島地堡街,亦是氹仔島唯一市政街市。上世紀七十年代,隨着海島市及澳門市的建設發展,澳葡政府計劃在氹仔黑橋一帶發展新市區,並預計會有大量居民入住該區,對氹仔菜市場造成很大的壓力,於是澳葡政府決定選址在地堡街和官也街的交界處興建一座全新的現代化市政街市,並於一九八二年建成,規模中等,設備齊全,水電系統較完善。原有的氹仔街市於一九八三年起改用作倉庫用途,二○○三年改建為開放式廣場空間,即現時的嘉模墟。

    二、街市人流稀少

    在二○一○年,由於當時街市只有約三十個攤檔,規模細小,並不能滿足當時氹仔的新發展。加之位置與氹仔新城區有距離,離島居民只能駕車前往,偏偏區內車位緊張,居民前往買餸的意慾大打折扣。舊區街市人流少,攤販不能薄利多銷,為追回成本,肉菜價格較澳門半島街市還貴,又進一步削弱競爭力。惡性循環,舊區街市根本未能起到服務區內大部分居民的作用,猶如雞肋。

    二○一七年二月下旬,當時民政總署正式公佈擴建工程的詳細方案,用街市內的中庭位置增建一棟樓高兩層的建築物,配合整體環境與舊建築結合,除新增攤販檔位亦優化街市內設施,以改善營商環境及方便居民購物。其與舊建築相通,外觀設計與現有環境相互融合,同時可增加約十個攤販檔位。工程亦將優化街市內的各項設施,增設升降機、優化現有步行系統及引導設施,創造無障礙環境;改善及增設殘疾人士專用廁所,方便有需要人士使用;亦增設空氣調節系統,改善過去炎夏時較悶熱的情況。同時,翻新外牆及現有街市內部油漆、優化消防系統以及建築物防水層等,整體優化街市的設施及環境。

    在二○一八年七月,特區政府展開擴建工程增設空調及多個無障礙設施等,相關工程於二○二○年八月完成。然而,據報自二○一九年重建以來,氹仔街市依然人流稀少,商戶和攤檔小販普遍反映生意冷清,對比起平日人流密集、熱鬧的官也街,街市內外形成強烈的反差。對於氹仔市政街市在幾年前重整後,增設空調及多個無障礙設施,理應可吸引更多氹仔的居民前往購物,加上近十多年氹仔人口急據增加,對在街市的購物需求亦應持續上升。然而,氹仔市政街市卻偏偏持續人流稀少,商戶和攤檔小販普遍反映生意冷清。有商戶反映近兩、三年來,生意額日益減少,降幅近三分之二。

    三、使用量低的原因

    1.生活習慣改變

    根據二○二一年的澳門人口普查,氹仔中心區的人口已超過七萬五千人,成為本澳人口最多的統計分區;0.9平方公里的面積,佔澳門面積不足3%,卻聚居了澳門陸上人口的11.1%。年齡結構方面,氹仔中心區14歲或以下的人口約18.5%,15至64歲的佔七成以上,是年輕人口較多的區域之一。

    事實上,近二十多年來,隨着澳氹的交通日益便利,氹仔便成為年輕人組織自己家庭的熱門地點,年輕一代比較習慣到大型的超級市場購物,它們貨品齊全,在其內便可選購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和食品。因此,住在氹仔的年輕夫婦便很少前往氹仔市政街市購買餸菜,隨着氹仔區的大型超市也會出售各種魚、肉和蔬菜後,年長的居民亦漸漸不再前往氹仔市政街市,而選擇在屋苑附近的各大超市購買餸菜。

    2.街市遠離氹仔市中心

    氹仔市政街市使用量較少的另一原因,可能其地點較為遠離氹仔現時的市中心,因為按照一般的認知,公眾街市一般會設於一個居民較多聚集的區域,這樣才能吸引和方便當區的居民前往購物。現時氹仔市政街市位於氹仔地堡街及官也街附近,時移世易,這區已成為氹仔的旅遊區。現時氹仔的民生區已集中在花城公園和中央公園一帶的幾個大型屋苑,倘若居民由這些民生區前往氹仔市政街市,路途便相對較遠,且沿途缺乏遮蔭的設施,如氹仔居民前往便會受到日曬雨淋的煎熬,因而令他們前往買餸的意慾大減,故多會選擇到屋苑附近的大型超級市場購物。

    四、改善建議

    對於現時氹仔市政街市面對的困境,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即使不斷地對其重整或擴建,相信亦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在過去社會人士亦提出不少改善的意見,如曾有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建議將街市部分區域劃為熟食區,吸引居民和旅客消費。有商戶建議規劃街市走本地特色旅遊街市路線,包裝和講好街市歷史文化故事等。亦有離島社區諮詢委員會成員希望當局完善氹仔街市營商環境,注入新元素,並配合鄰近的空地,發展成具有特色市場,以助原來或新進場的攤戶。街市雖然翻新擴建,面積、攤位及設施雖然大大改善,但檔主表示大部分時間都是“拍烏蠅”,生意慘淡。當時街市的二樓有部分地方暫未有規劃,經與其他攤販了解,他們希望可以引入食肆,以美食吸引人流,從而有機會帶動營業額。

    雖然上述的意見均具有參考的價值,相信特區政府在重整或擴建氹仔市政街市的過程中,亦有適當吸納當中的意見,但為了使氹仔市政街市能更好服務氹仔的居民,以及發揮其應有的效用,筆者亦在此嘗試提出以下一些改善的建議,以供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1.由於傳統街市的優點為食物新鮮、選擇多樣化,且價錢較相宜,故有其存在價值,這可從位於澳門半島的市政街市可見一斑,如紅街市、下環街市等。另外,參考以往氹仔街市由“嘉模墟”搬遷至現時位於地堡街和官也街的交界處的地點,原因是當時澳葡政府計劃在氹仔黑橋一帶發展為新市中心區,因而將會有大量居民入住該區,為了方便他們,故決定興建一座較新的現代化市政街市。因此,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因應氹仔市中心區的轉移和發展,考慮在現時氹仔居民的集中地段,揀選一幅閒置地來興建一所新的市政街市,其設計可參考下環街市的設計,地面和一樓是街市,三樓為圖書館,四樓為社區活動中心,天台為露天綠化區,設有羽毛球或小型足球場等。這樣既可方便氹仔居民前往購物,亦可豐富氹仔的文娛康樂設施,一舉兩得。至於較合適興建新市政街市的地點,建議有關部門可考慮原車胎公園的有關地段,或花城公園位於奧林匹克大馬路入口對面的閒置地。

    2.對於現時的氹仔市政街市,由於其位於地堡街及官也街附近,建議特區政府可考慮將其改變為旅遊用途的設施,如特色美食中心、知名品牌特賣場、小型遊樂場等。具體例子可參考鄰埠香港近年的中環街市活化的做法,中環街市位處中環核心地區,匯聚大量本地人流以至外地遊客,據報中環街市以保育元素融入場地設計,並運用創新的“無邊界空間”概念設計,提供100多間零售和食肆;大樓內亦設有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綠化休憩空間,以及社區表演空間和活動空間等,以舉辦各式各樣的藝術展覽、表演和其他文化活動,變身成社區旅遊熱點。現時中環街市共有超過70間不同類型的商戶進駐,涵蓋由街頭小吃至特色食肆、本地品牌至文青小店,以及生活品味雜貨等。此外,13個具特色而保留的街市檔口,部分會出租給香港老字號品牌營運,承傳香港傳統店舖,使中環街市成為探索香港歷史的門戶,別具意義。類似的例子除在鄰埠香港,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亦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倘若能將現時的氹仔市政街市的用途改變,其將可為氹仔的旅遊區擴容,從而吸引更多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前來該區購物和消費,助力本澳的旅遊業發展。

    悠  閒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