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代津調研百年自然科學館
北疆博院揭珍稀生物奧秘
【本報消息】天津北疆博物院,又名“黃河白河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築、原藏品、原展櫃、原文獻資料完好保存至今的百年自然科學博物館。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天津調研組昨日上午赴北疆博物院參觀,了解自然科學歷史文化。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慶恩,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傅文杰等陪同。
旅津法國學者創建
位於天津外國語大學院內的北疆博物院創建於一九一四年,是法國天主教神甫、博物學家桑志華(Paul émile Licent,1876-1952)來天津時籌建,並對中國北方作長達二十五年、行程近五萬公里的科學考察。該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二○一九年十月被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北疆博物院建築群由北樓、陳列室、南樓、桑志華舊居和工商學院二十一號樓五幢建築組成。北樓共展出披毛犀、野驢骨架等各類珍稀生物標本及人文藏品近兩萬件。
南樓全面復原古生物藏品庫房、圖書室以及科研實驗室的功能,再現當時的科考歷程,展出王氏水牛等古哺乳動物孤品化石、北京猿人頭蓋骨(模型)、動物、植物等標本及大量珍貴藏書、院刊、地圖等研究資料。
大量珍貴科研文獻
桑志華舊居以桑志華,法國哲學家、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兩個重要人物為主線,通過發掘整理的珍貴文獻資料,一方面展示博物院創建人桑志華是如何籌劃、建設、管理、宣傳、運營北疆博物院;另一方面展示曾在北疆博物院工作、最重要的科學家代表德日進,如何圍繞北疆藏品作科學研究。
調研組副組長崔世平表示,北疆博物院有大量藏品,通過精心考究、精細佈局,用盡空間展示藏品,而又不奢侈,節約用地。
古生物文物妥保存
他表示,人性化設計把柱、管道、維修樓梯這些硬件利用空間融入到展示架或建築物之中;高窗天然採光,窗戶密閉而又能自然通風,在取暖等方面盡量簡單自然;樓梯圍欄、室外窗花等設計呼應,在樓梯圍欄加設欄網,簡單而又確保安全,集中精力在藏品保護而非建築物保養,北疆博物院這座人性化的建築物值得設計師鑽研學習。
崔世平指出,桑志華堅持“所有被發現的這些世上僅有的古生物文物,必須妥留在發現地”的原則,是對當地發現的尊重,令人記得始源,方便後代研究溯源,令科學精神得以薪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