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失竊被諷“強盜遇賊”
【本報綜合報道】據環球網、英媒十八日消息:近日,英國大英博物館被曝一批黃金、寶石等文物遭竊,其中最古老的文物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五世紀。英國廣播公司(BBC)十七日報道稱,博物館已開除一名有嫌疑的工作人員並表示將對其採取法律行動,但未透露被盜文物的具體細節,警方目前也沒有逮捕任何人。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這些文物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偷走的,最近沒有被公開展覽,因為它們主要用於研究,許多都放在儲藏室裡。關注尋回失竊藝術品的律師克里斯多夫稱,唯利是圖的犯罪分子通常會急於銷贓,被盜的黃金、寶石“可能已經被熔化、切割或運往國外”,這意味着現在想追回這些“無價之寶”為時晚矣。
從他國掠奪而來
大英博物館方面表示,將採取緊急措施強化安保,對偷竊事件開展獨立調查,並啟動“強有力的計劃來找回丟失的文物”。《紐約時報》援引克里斯多夫的話說,博物館失竊是個世界性難題,員工經常牽涉其中,“這種事發生在大英博物館是極其令人尷尬和震驚的”。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紛紛嘲諷“強盜遇賊”,稱這些文物是如何得來的就會如何失去,因為館中許多文物都是大英帝國時期從其他國家掠奪來的。英國網民不無自嘲地留言:“我們將全力追回我們之前偷走的贓物。”
近年來,大英博物館被希臘等國追討文物,失竊事件也時有發生。二○○二年,一座高十二厘米、有着二千五百年歷史的希臘雕像在展覽期間被偷走;二○○四年,部分中國珠寶遭竊;二○一七年,大英博物館承認,一枚價值七十五萬英鎊(折合約七百六十九萬澳門元)的卡地亞鑽戒於二○一一年不翼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