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暗黑兵法玩謝傳媒
由193郭嘉駿引發的謝票風波尚未完結、仍有不少人在討論演員責任及謝票是否必須的時候,始作俑者193卻在前晚突然現身某間戲院謝票。事後他更在社交平台上載照片,並以“暗黑兵法”為題,留言“感激各媒體報道,令大家關注《陰目偵信》這部電影,我只要有時間就會隨時突擊謝票”!
從193的前後矛盾看,之前看似發晦氣、揚言不再去謝票似乎只是一種手段,旨在引起大眾對電影的關注之餘,可能更是不想有粉絲為見他一面而買票入場,免得有突發事件無法出現時又再捱批。雖然這種手法實有點過分,但喜歡ERROR的人都應該會接受到,因為他們素來都是不按章法出牌。
到戲院睇戲到底是否必須要有謝票?又或者謝票是否變成了原罪?在港產片最興盛的“雙周一成”時期,何曾見過周潤發、周星馳及成龍出來謝票?即使他們沒有謝票行動,但雙周一成的電影依然曾經創下輝煌成績。也就是說,某程度上謝票只是一種催谷票房的手段,而不是必然的。粉絲渴望見到偶像才算是必然,所以謝票場確實是有一定催谷作用,但同樣也不是必然。
就以姜濤與柳應廷的處男電影《阿媽有咗第二個》為例,其時剛發生了舞台意外不久,所以自然沒有謝票場這回事(印象中兩人只在首映與一場慈善謝票場出現過),但他們的粉絲為支持偶像,幾乎人人睇足十多場,是以最終《阿媽有咗第二個》在香港獲得四千二百七十萬元的票房,而在台灣卻只有四十三萬新台幣(折合約十萬港元)的票房。其實從這兩組數字中,已可以明顯看到催谷票房並不一定要依賴謝票場,只要粉絲們有足夠的愛,確實可以將票房推上高位。而由於台灣並不是MIRROR的基地,所以只有四十三萬新台幣票房收入。
總括而言,演員出席謝票場與否屬自由選擇,謝票也不是必然之舉。有演員謝票只能視為驚喜,沒有亦無傷大雅。正如娛翁觀看柯南與蠟筆小新電影時,都不曾見過他們謝票一樣。
娛 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