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鏡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坦克”輾過的夏天
深耕之誼
淹沒往事(散文詩)
懵 懂
卓家村借問
石榴小傳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1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深耕之誼

曾 坤

    深耕之誼

    一個極偶然的機會,有幸與澳門《九鼎》雜誌總編輯程祥徽先生結識。當年,他乃北大學子,皆因熱血青年的幾句肺腑之言,一下子變成政治祭壇上無辜的羔羊。正如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詩句:“還沒有開花就枯萎,在一個陰天的早晨,便不能不黯然神傷。”旋即被逐出京門,發配西部邊陲的青海省,一呆就是數十年。一位學子便在這種大地域、大艱險、大空曠的沖合散蕩中,慢慢熬成了婆,直至改革開放初年移步蓮島。

    或許是他這段大開大闔的人生經歷,或許因我們曾同爲“西部人”,或許是其渾身溢散出長天大野般的豪爽與多種文化衝撞過的書卷氣。總之,頃刻之間傳導給我一種莫名其妙的親切感,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亦或許是他欣賞與樂道我身上裹挾的濃郁的西部文人味道,及資深媒體人的豐富經歷,故相識不久,他便再三力邀我共辦《九鼎》。初時,我有些猶豫,主要是過往筆頭欠帳太多,欲乘賦閑之後一併補上,哪還有閑工夫辦雜誌。但經不住這位譽才滿身老先生的屢次懇請,再加上我對這本雜誌的由衷認可與讚賞:一本具有專業學識和敏銳社會視角的雜誌,一本尋求大真大美真正文化意義上的雜誌,一本飽含正義和正氣的雜誌,一本充滿知識和邏輯的雜誌……

    最終,我欣然接受了程教授的美意,協助他梳理稿件業務。這期間,程教授與我常常就辦刊宗旨、辦刊思想、重頭稿件的選用標準、編輯、作者隊伍的培養、組建、讀者對象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興趣盎然,不時碰撞出火花。更多的時候,彼此通過電腦,將一時的感悟互相傳遞,形成諸多內涵豐富的辦刊思想文字存留下來。近日,我抽空將近半年時間我與程教授通過電腦撞擊出的共同思想火花整理如下:

    一、如果喜新厭舊是人類天性的話,今是昨非就是所有思想的本性。一本以思想者自我期許的雜誌,求新遂乃立刊之本。

    二、《九鼎》名重,重在責任,重在大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澳門興衰,匹夫有責。只有肩負此種責任,胸懷此種大局,方能“一言九鼎”。

    三、期刊乃社會公器,本不姓私。涉大公,言大衆,地不分南北,人不論東西,絕對公允;不謀私,不排外,舉公義之幟,擎公正之幡,遠離勢利。

    四、“一國兩制”既爲澳門提供了一個對思想文化刊物特別寬鬆的出版環境,亦爲三教九流沽名釣譽、濫竽充數敞開了一扇大門。置身此中,不爲侵染,獨立寒秋。孰優孰劣,自有公論。

    五、增加商業性,减少學術味。所刊文章最好從細節、故事、人物切入,語言形象生動,文采飛揚,能引發讀者大衆一定的興趣,進而歸納出觀點與思想,這才是雜誌所追求的商業性;面向社會大衆的綜合性雜誌絕不等同於大學學刊,忌諱顯微鏡式的專題論文,只注重分析,缺少全景式的掃描、綜合;即便是沉重枯燥的題材,寫起來亦如長江大河,一氣呵成,學術味要少之又少。

    六、期刊編輯部是思想的過濾器,是謬誤的勘查機,是文字的包裝室。最重要的是火眼金睛的孫悟空,能識精辨僞,將一切差錯被嚴防死守地擋之刊外,把所有佳作一個不落地盡收囊中。

    七、《九鼎》的讀者定位,屬於社會中堅力量的成熟人士。故此,所提供的産品,不是玄想,而是對現實狀態獨特而精到的剖析;不是媚態投機,而是追尋破解途徑;不是四平八穩的八股文,而是躍馬揚鞭的檄文彩章……

    八、對澳門人在“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澳人治澳”偉大實踐中的命運所寄予的深切關注和同情,應該也必須成爲《九鼎》的一個精神源流。

    九、每期內容必須用一個思想“拎起”,須知,有多麼深刻的思想,才有多麼精彩的組合。

    十、好刊物靠兩個“支點”支撑:一支高水平、活力四射的編輯隊伍,一支名家薈萃的作者隊伍。

    這是程教授與我當年電腦文字交流一字不漏的照抄照錄。這些辦刊思考在我倆形成高度一致之後,程教授囑我可否寫一篇“卷首語”,將《九鼎》新的辦刊宗旨昭告天下,令廣大讀者對《九鼎》有新的期盼。我即連夜寫了一篇僅有一百五十多字的“卷首語”,程教授過目後只改了兩個字,於當月出版的雜誌刊登出來,各方反應極佳。此“卷首語”還被多家媒體轉載——

    卷首語:《九鼎》要辦出“共振”之魅力

    想起一個很著名的事件。十八世紀中葉,當一隊士兵在指揮官洪亮口令聲中邁着雄健的步伐,正步通過法國昂熱市一座長一百○二米大橋時,橋面突然坍塌,造成二百二十六名官兵和行人不幸遇難。

    原來,大隊士兵正步走的頻率正好與大橋的固有頻率一致,故而産生“共振”,使橋的振動加强,當振幅一旦超過橋樑自身抗壓力,橋就斷了。類似的事件還發生在俄國和美國等地。

    由此,聯想到辦《九鼎》。雜誌起名“九鼎”,顯然意在追求高深。所謂“高”者,立意當彰顯高屋建瓴之勢;所謂“深”者,行文須具備言重九鼎之力。質言之,即要尋找刊物的“共振”點:百姓關注的大事,就是《九鼎》立足的基點;特區政府關注的大事,就是《九鼎》關注的重點;中央政府對澳門的關注熱點,就是《九鼎》深入挖掘的礦點。上述三種“關注”的交匯點,顯然不是像昂熱大橋那樣把它振垮,而是把《九鼎》的選題落在這個交匯點即“共振”點上。

    “共振”乃《九鼎》的分量所在,魅力所在。

    綜上所述,這是十多年前程教授與我情誼深耕之結晶!如今,再回憶起這些,一切都已昇華爲純潔、睿智、光榮的境界!我再也無法聽到他那胸藏萬匯充滿詩人激情的聲音了!

    曾    坤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