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四人氹食肆用餐食物中毒
(新聞小語)創新思維緩解打的難
市署:日排核污即禁九縣區食品
群力倡多措並舉促社區經濟
街總冀撤海關健康申報
今多雲有雷雨
承造商違反義務及其他規定的處罰
新聞特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1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創新思維緩解打的難

夏 耘

    創新思維緩解打的難

    疫後出入境政策放寬,旅遊業復甦帶動經濟有所起色,但過往的各種深層次矛盾也一併回擊。居民最有感的其中一點,肯定是交通出行的不便,尤其是的士問題。的士站大排長龍、舊區一車難求、特的難以預約……一句話:搭的士難!

    旅客量迅速增加,帶動對的士服務的需求上升,疫情期間“的士等客”早已不復存在。數字上看,今年第二季全澳的士數量較疫情前最高峰近一千九百輛,減少至一千六百二十二輛。求過於供,不論平時抑或節假日,旅客在口岸、景點的的士站點大排長龍,到站的士疏疏落落,居民在舊區內截的士更近乎奢望。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居民反映的士服務個案意見共三百二十四宗,明顯較疫情三年的季度數字都高,當中二百三十五宗涉及司機服務態度,佔總體約七成二,值得當局關注。

    “搭的士難”復現,有議員日前在特首列席立法會的答問大會上問及“網約車”能否合法化,以解決居民和旅客的出行需求。儘管行政長官形容“網約車”概念是對的,但本澳法律箍死,需要修改多項法律法規才可以實現,更要聽取的士業界意見;又指內地與鄰近地區的“網約車”並不成功,一直“燒錢”。有關說法,幾乎否定了短期內“網約車”合法化的希望。

    本澳近年引入的“特的”具有若干“網約車”性質,但全澳只有三百輛,日均出勤數可能更少。不少居民均反映約車困難, 除了輪候時間長,亦有某些區域長期缺乏“特的”,或司機接單後拒絕接載。旅客則反映對比內地“網約車”軟件,本澳特的軟件較難使用,定位不準確,需自己校準,且沒有路線導航、預估費用等,偏向落後。

    “網約車”未有條件合法化,但面對日益增加的搭的士需求,需創新思維。除了要適時填補到期的士牌照數量,更要思考增加更多“特的”,抑或考慮“黑的”附加“網約”功能,甚至其他更有效的解方。否則,隨着旅客數量繼續增加,搭的難伴隨出行難只會不斷惡化。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