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曲》
這首在電影中幫助塑造純潔天真的亞瑟的《浪漫曲》,同樣包含了對亞瑟與蒙泰尼里當時非常親密完美關係的塑造。如今,《浪漫曲》早已脱離電影,而成為經常能在音樂會亮相的獨立小曲了。
當英俊過人有理想有追求的亞瑟發現被卡爾狄神父出賣,並獲悉自己原來是蒙泰尼里的私生子後,他對宗教的虔敬徹底崩潰。十三年後,當亞瑟面目全非(臉上有深深疤痕,走路瘸着腿)出現在初戀情人瓊瑪的面前時,他已是一位堅定的革命者了。亞瑟不幸在一次準備起義時被盯住,本可逃脱却因蒙泰尼里突然露面而猶豫,終被圍捕他的官兵所抓獲。上校欲馬上判亞瑟死刑,但判死刑要經已成為萬衆敬仰的紅衣主教蒙泰尼里的批准,蒙泰尼里不同意不經審判就决定一個人的生死,於是出現亞瑟與蒙泰尼里獄中相見的一幕。亞瑟曾經多少次近距離地見過蒙泰尼里,但蒙泰尼里却完全不可能知道眼前的這個在上校眼中“十惡不赦”的人竟是自己的兒子。
截然不同信仰的亞瑟與蒙泰尼里見面時有着難以調和的激烈衝突!但當蒙泰尼里失望地正要走出牢房時,已變成列瓦雷士的“罪犯”終於向蒙泰尼里叫道:“我是亞瑟!”接着又控制不住情緒地叫着:“爸爸!”“神父!”這對於長久思念亞瑟的蒙泰里尼來説,簡直是匪夷所思。正當蒙泰尼里半跪下身子欲與亞瑟擁抱時,我們聽到《浪漫曲》開始的撥弦繼而聽到變似悲痛辛酸的主題了。第一次聽時,頗以為乃美好表達;這次再聽,却是百感交集了。《浪漫曲》又一次伴隨着亞瑟與蒙泰尼里的對話:“爸爸,脱下你的袈裟,跟我們走吧!”“亞瑟,你是想要我放棄掉天主嗎?”“對!如果你是真正愛我的話!”“我不能!”到了這裏,《浪漫曲》將只剩下餘音裊裊,父子緣分將要走到盡頭了。 (二之二)
費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