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2版:藝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金晨睇片學做賭場荷官
蔡依林武漢開唱變牛魔王
張惠妹開騷被禁唱《彩虹》
秦俊杰撻着公司女製片
楊謹華高衩泳衣網民噴血
流行音樂的文化貢獻
台粉針對李玟二姐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流行音樂的文化貢獻

娛 翁

    流行音樂的文化貢獻

    從美國格林美獎的官網上,看到一篇名為《粵語流行音樂指南:從Beyond、許冠傑到梅艷芳》的文章(原文為英文),探討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粵語流行音樂將西方流派與本土音樂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個音樂大熔爐。原作者更列出十位粵語流行音樂藝術家的文化貢獻。

    該篇五月出現在格林美官網的署名文章,從作者的名字推敲,只能推算是華裔女性,其他資料不詳。文章中同時列出了十個香港樂壇單位,並逐一進行簡單介紹。這十個單位的名字分別是:許冠傑、Beyond、梅艷芳、張國榮、劉德華、王菲、容祖兒、MIRROR、ERROR及COLLAR。作者對十個樂壇單位的介紹可算非常表面,有些連代表作都未曾提及,由此不難想像作者對香港樂壇的認識其實有多“熟悉”。許冠傑、Beyond、梅艷芳、張國榮、王菲及容祖兒的地位確實無容庸置疑,但要說MIRROR、ERROR及COLLAR的貢獻竟可與眾前輩相比,無疑是抬高了三個組合的身價。

    娛翁一直欣賞MIRROR、ERROR及COLLAR這幾個組合,覺得他們確為樂壇注入了動力,但要說是文化貢獻,則非這三個組合的能力範圍之內。說到底,他們的年資實在太淺,貢獻談不上,根本未有足夠能力承擔所謂的文化貢獻。再者,這份名單中竟然沒有張學友、陳奕迅、張敬軒,甚至已經作古的顧嘉煇、黃霑及林振強等大師的名字,實在很難令人對這篇文章產生信任。由此只能估計,該文章的作者似是三個組合的粉絲,而且對香港樂壇的認知也十分淺薄甚至偏頗。

    娛  翁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