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治理滲漏水便民防騙
再有假扮防滲漏水專家的騙案被警方偵破,先後拘捕三人,至少四人被騙,涉及損失逾十萬元。犯罪集團在網上社交平台宣傳,以低價、快捷、專業處理樓宇滲漏招徠,施工後隨即坐地起價,訛稱滲漏水情況嚴重,需加注“堵漏”物料,因此大幅調升工程費。案件被揭後,才發現原來檢測及施工均裝模作樣,“堵漏”物料價格低廉,根本無法防滲漏。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由過往的電話詐騙、“猜猜我是誰”,或假扮政府人員、銀行機構等,到今年以搵工就業、暑期工、滲漏水、演唱會門票等與居民相關的生活事作誘餌。滲漏水騙案警方去年十二月亦偵破兩宗,涉及被騙金額逾二十萬元,今次再偵破同類案件。相信同類騙案遠不只數宗,或有事主遇騙未有報案。
現代城市高樓林立,滲漏水問題時有發生,但處理卻相當棘手。私樓滲漏只能私人協調解決,若源頭單位通情達理、願意配合檢測最好;但若業主拒絕合作,或單位空置,就令問題變得複雜,往往要訴諸司法,時間冗長。即使政府設樓宇滲漏水聯合處理中心提供檢測支援,亦 “需時長、檢測難”。遇到滲漏水問題時,居民唯有四出尋求自救,如上網尋找處理滲漏水公司,遂予騙徒可乘之機。
騙徒與時俱進,利用居民的切身問題詐騙,防不勝防。工程維修,緊記便宜莫貪,勿輕信社交平台低價廣告工程;選擇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或機構,了解商戶的背景和信用度,並且協商好價錢,必要時貨比三家,再作選擇。政府宜加強防騙宣傳,透過社團、管理公司或業主會等不同渠道,向大眾公佈及演示最新的騙徒手法,防止居民墮入新型騙案中。
《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下月一日生效,規定當發生樓宇滲漏水雙方需先協商,否則就通過必要仲裁機制解決,相信新法有助處理樓宇滲漏水問題。希望政府對外公佈有關檢測或滲漏水服務的公司或專業人員名單,並提供市場價參考,以便公眾查閱,也杜絕騙徒渾水摸魚。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