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島》
一般來說,音樂比圖畫費解,於是,聆聽音樂要動腦子。拉赫曼尼諾夫在構思《死之島》時,就加入了許多自我想像。從勃克林的《死之島》看,其似乎着重於死亡,但拉赫曼尼諾夫的《死之島》,卻不僅僅只有死亡,還有對生存的呼喚。這就像拉赫曼尼諾夫就其中一段音樂的闡釋對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所說的:“在此之前是死亡,而在此之後是生命”。
勃克林的《死之島》似乎是固定的,比如小船,它只在一個方位。但拉赫曼尼諾夫《死之島》中的小船是流動的:一開始的5/8拍子的旋律,就像小船在海面划動而起的水聲,此旋律在樂曲中處處留痕,只是有時緩和有時激越,到尾聲時我們仍能耳聞,但它變得平靜,彷彿小船已離開了死亡之島。
對死亡的暗示莫過於《末日經》主題動機的露臉。我之所以說“難以從容面對”,是忽地鼓樂齊鳴《末日經》的片斷時。在演奏《死之島》的樂隊編製中,倍低音管、法國號就各有六支,小號、長號各三支,低音單簧管、低音管各兩支,還有定音鼓、銅鈸、大鼓等,如此地張揚死亡,請問你受得了嗎?
拉赫曼尼諾夫的《死之島》有“生”與“死”的抗爭,“死”不必說了!求生慾望表現在一些抒情段落上,比如也是在樂曲最後所響起的,有人說那是即將被放入洞穴的幽靈的回頭一瞥,那是依依不捨、眷戀不已的目光。這或許是一種“胡思亂想”,但卻符合仍在流離人世的人珍惜活着的心態。
勃克林的《死之島》,我僅在書本中目睹,只是小小一張。我企盼有朝一日到瑞士巴塞爾藝術館沉思半晌於勃克林的那幅80X150厘米的畫布、油彩的《死之島》。到其時,當我吟哦起拉赫曼尼諾夫《死之島》的一些曲調時,相信周遭會閃爍着一束束奇異的光。
(二之二)
費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