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沉重半諧趣
——談《媽打對決小布殊》
看完去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法國片《情虐巴黎》,再看獲得最佳演員及劇本獎的德國戲《媽打對決小布殊》,後者無疑更出色,將一段冤獄戲拍得有笑有淚、莊諧並重。
前年的《誣罪審判》寫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為打擊塔利班而對許多中東人進行未審先囚的故事,本片也是圍繞這事件。話說已移居德國的土耳其家庭,大仔出境後被美軍逮捕,立即押往關塔那摩灣監獄囚禁,他的肥媽打則找律師打官司,一路打到美國最高法院。
情節中脫離荷里活式熱血沸騰,沒有針鋒相對的辯論,集中於肥媽打如何施展大媽功架,一步一步,從以卵擊石發展到政治事件,既真實又諧趣;她對律師死纏爛打,果然奏效;闖入政府大樓大叫部長,又成功獲遞信;一切一切,皆以一個看似無智慧、不懂規矩的平凡大媽,在官僚制度與司法體系中四両撥千斤,當中雖也有律師與人權組織協助,但她的形象實在太突出真實,惹人共鳴。
劇本細緻全面,寫大媽在打官司過程中,一樣洗衫煮飯、行街聽歌,沒有經常淚流滿面;同時觸及家庭狀況,細佬自行煮簡單晚餐一幕,不流於催淚,又有溫馨自強一面;連律師秘書、疑犯太太、組織領袖及傳媒記者等皆有所描寫,整體人物豐富;還嘲諷德國推卸責任與華府的自大,更見政治性;後段透過一句“他還未習慣沒有鎖鏈下步行”,側寫囚犯的痛苦;可見編劇沒有放過任何一個人物、一段小情節來發揮戲劇力量。
影片以一個德國普通家庭的角度,寫美國復仇塔利班所引起的不公與誣告,傷害人生、家庭、人權,引起政治糾紛及破壞司法的嚴謹性,一層一層地剝開,過程中注入輕巧生動的現實情景,小情小趣;演媽打的卡普坦淡定從容,面對強權依然是大媽形象,真是全片靈魂;導演安德利亞斯德勒森在沉重故事中拍出輕趣格調,半剛半柔;先拍家庭、再入政治,層次分明。
lhaio@yahoo.com.hk
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