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常“精明”消費
消費行業對氣候轉移的靈敏程度最大,時裝界絕對排在首位。
以往的年代,在快要轉季的時候,很多售賣衣飾鞋履的店舖,都會掛出大大的“大減價”、“大清貨”、“大折扣”之類的宣傳語句,以作招徠。
一看到這些標語,就知道要換季了。
可是,現在時裝店的大減價,倒好像是一年四季都在進行中,仍是炎炎夏日,店舖減價清貨的招數已然使出了,走過時裝店,店外、店內都張貼大大小小的減價宣傳語句。也不知是否“賤物鬥窮人”,但覺得減來減去,那些店舖的生意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為證在下不是“窮人”、而那些也不是“賤物”,亦是為了支持這些苦撐的店舖,就挑了幾件上班的服裝。
那窒礙經濟的三年過去後,大家都想着,消費市場會慢慢熾熱起來了吧?但似乎情況沒那麼一律向好,有人歡喜有人愁,茶飲、咖啡、甜品之類的店舖近年大批湧現,但衣飾店則買少見少,似乎大家愛趕時髦打卡多於愛穿戴。
服飾行業朋友的看法是,復常嘛,大家也就過關吃喝玩樂去了,要買什麼都可以,生活用品、衣物鞋履,每次都滿載而歸。看來,復常為某些行業帶來的,不是商機。本市有些夜店酒吧的負責人,也訴說生意較疫情前更慘淡,因為大家晚上都過關消費了,沒把生意留給本地的業者。此外,近年網購成風,這種購物消費模式很大程度讓實體店的經營走向沒落。
倒是有點體會,沒有買不起的貨,只有賣不出的貨。大家口袋裡的鈔票多的是之時,怎樣昂貴的東西一樣有市場;但是當人們對消費的看法觀點有所改變時,拿着錢,就很會計算,能成功買得性價比高的物品,便是精明。
彭海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