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規劃 創新旅遊體驗
暑假步入中段,本澳旅遊區、度假村人流增加,引客效應顯現。當旅客紛至,如何有效分流到各區,把旅遊業效益擴大,則需要有全盤規劃,整合資源創設旅遊路線,引客入區。
今年農曆新年期間,本澳前所未有地封閉新馬路,舉辦“新馬路任我行”活動,結合文化歷史、文創商品、創意表演、人文藝術、特色餐飲等元素,為居民、旅客於疫後首個新春創造漫步城市的新園地。活動成效理想,甚至帶動社會探討其他區域舉辦步行街活動的可行性。
雖然“新馬路任我行”暫無條件再辦,新馬路始終是澳門交通大動脈,牽一髮動全身,封閉後影響面廣泛。如今當局提及構思把鄰近的福隆新街打造成步行街,反映當局嘗試在不同方案中尋求平衡、兼顧民生出發,採納民意,值得肯定。
一直以來,新馬路是旅客必經路線。自由行政策實施二十年來,新馬路的車水馬龍凸顯小城的變化,常年人多、車多,經常逼滿旅客,大時大節甚至需實施不同級別的人流管制。但一街之隔的福隆新街及周邊區域,始終稍欠人氣,讓具有歷史的內街“養在深閨無人識”。這與整體規劃、交通配套、宣傳推廣等有關,未能把新馬路與福隆新街以至世遺歷史城區有機結合、連結成線、發展成片。倘未來福隆新街擬劃為限時步行區,是突破發展的第一步。
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較早前啟用,有條件打造成本澳另一個涉及文化歷史主題的新旅遊景點。期望未來文化、旅遊、經貿部門等加強跨部門協作,把荔枝碗與澳門文化內涵、歷史變遷、現代商業相結合,為居民、旅客創造新體驗。
本澳面積不大,但文化歷史內涵豐富,祇是欠缺整體規劃、市場包裝及針對性宣傳推廣,未能說好文化故事,把文化內涵映入旅客眼簾。期望當局總結過去經驗,未來從宏觀規劃入手,運用科技元素、新興社交媒體、引入特色商業元素,結合歷史軌道,說好文化故事,為旅客創造新旅遊體驗。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