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為重
據早前報章報道,鄭家大屋外圍夯土牆再遭大車刮花受損。一輛旅遊巴疑“行錯路”駛入媽閣街,轉彎時“自炒”撞毀路邊公物後不顧而去,直至再分別撞到興和樓及鄭家大屋外圍夯土牆後才報警處理。事後肇事旅遊巴司機被警方帶走調查,案件有待當局跟進。經了解,肇事旅遊巴當時路線由高可寧紳士街、學校巷、和平斜巷、高樓街駛向媽閣街,當旅遊巴由和平斜巷左轉入高樓街時“自炒”,先撞毀路邊兩個鐵欄和一條鐵柱,當時司機不顧而去,繼續往媽閣街方向行駛。駛至事發地點時,分別撞到興和樓及鄭家大屋外圍夯土牆時,才停車報警處理。當時車上沒有乘客,無人受傷。
經傳媒翻查資料,二○二○年八月上旬,夯土牆同樣遭泥頭車看後鏡刮毀後不顧而去,其刮痕更長達二十至三十厘米。另外,在二○二一年六月下旬,一輛俗稱“田螺車”的混凝土車途經上址時,其卸泥桶刮到夯土牆後不顧而去,其後文化局向司警報案,拘捕一名本地司機。加上最近亦發生上述旅遊巴撞到鄭家大屋外圍夯土牆的事件,可見鄭家大屋外圍夯土牆短短兩三年間已多次遭到大型車輛損害。每次事發後,社會各界都紛紛提出改善的建議和注意事項,如文化局已表示,將持續與政府其他部門研究鄭家大屋相關路段改善措施,已增設路面減速墊、路緣石、限速牌等。另外,亦有交諮委成員表示,鄭家大屋相關路段單向行駛、路窄且需人車共用,建議可提前在高樓街近慈幼中學一帶設大型指示牌,提醒駕駛者行經鄭家大屋相關路段需減慢車速;同時,有受訪街坊稱,相關路段狹窄,帶小朋友行經時需多注意路面狀況;有貨車司機稱,舊城區較多人車共用的路段,行經狹窄路段時會特別留意。
目前鄭家大屋外圍夯土牆身在經歷數次修復後,仍有明顯的“傷疤”,由於這圍牆是本澳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因而導致特區政府需動用公帑來維修,有關駕駛者更要被處以罰款,其原因是由於鄭家大屋外圍夯土牆與對開興和樓相距較窄,因先天不足,無法設置行人道,行車道亦僅約兩米寬,是整條媽閣街最窄路段,致夯土牆仍不斷地被途經的大型車輛刮毀,即使輕型私家車與居民亦不能同一時間經過此處,故很多較大型的車輛通過此路段時,很容易引致鄭家大屋的圍牆損壞。
雖然有交諮委提議設立大型的指示牌,以提醒駕駛者行經鄭家大屋相關路段需減慢車速,但這方法似乎治標不治本。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建議,特區政府交通部門應考慮禁止大型車輛駛入此路段。在一般情況下,只容許輕型私家車和電單車使用,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在這地區附近有建築地盤需要大型車輛運載貨物時,有關負責的機構需向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申請,獲許可後才可使用有關路段;同時,亦需有交通執法人員在場監督下才可使用。相信這樣,便能有效避免鄭家大屋的圍牆被大型車輛頻繁地損壞,令本澳世界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另一方面,亦可有效保障該區附近居民的出行安全,減少發生交通事故的機會。
新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