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5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華:民調反映日國內質疑排核污
世界氣象組織:熱浪加劇心臟風險
熱浪襲三大洲氣溫創歷史新高
日外交官美遇襲受傷
印暴雨狂襲洪水湧向泰姬陵
(社論)印度為何成“外資墳場”?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20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社論)印度為何成“外資墳場”?

    印度為何成“外資墳場”?

    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和欠發達的消費市場,讓印度成為外資眼中的超大“藍海”。但這片“海”的風浪很大,不少船已被掀翻。

    台灣鴻海集團近日證實,與印度跨國集團Vedanta合資一百九十五億美元,在印度興建半導體及顯示器製造工廠的計劃告吹。鴻海並未說明破局原因。有報道稱,鴻海及印度夥伴申請印度政府承諾的數十億美元補助,但遲遲沒有下文,讓雙方對於興建半導體廠的進度產生分歧,進而分道揚鑣。

    印度的投資環境一直爲人所詬病。二○一六年,中國萬達集團計劃豪擲百億美元,在印度哈里亞納邦投資建設一座佔地二十八至三十六平方公里的產業新城。萬達工作人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闖過印度政府設立的重重障礙,拿到了一切法律和政策許可,卻因無法解決當地土地所有者的權益聲索問題,最終項目擱淺,前期投資和到位款項也悉數打了水漂。

    世界銀行曾公佈,在印度註冊一家公司平均需要十八天,大約是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兩倍。加上註冊後必須經歷的十二道繁雜手續,申請建築許可證需要的三十四道手續,整個流程大約需要一百一十天。如果發生商業糾紛,印度法院平均需時一千四百四十五天,也就是將近四年才能解決問題,是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倍。

    印度國內錯綜複雜的文化、宗教、法律、族群等問題,也是外資進入印度市場的重大障礙。即使外商經歷千辛萬苦,成功在印度開設項目,經營也面臨諸多挑戰。印度政府一些官員不時利用國內錯綜複雜的特殊社會環境設置“殺豬盤”,對外資進行關門打狗式的掠奪。

    近期,印度政府竟要求在印的小米、oppo、vivo等中國手機製造商引入印資股權合作夥伴,同時任命印籍高管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等關鍵職位,引發外界譁然。印度執法局近日亦向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以及相關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控他們向國外實體非法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印度的《外匯管理法》。外界認為,該指控意味着小米去年被印度凍結的五百五十五億盧比(折合約四十八億元人民幣)很可能被處罰沒收。

    據不完全統計,近九年來,已經有二千七百八十三家外國企業從印度撤資,印度因而被冠上“外企墳場”的稱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曾在《貿易壁壘報告》中,將印度列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關稅最高的國家,將印度的貿易政策描述為“不透明、不可預測”。

    二○一四年當選印度總理的莫迪曾誓言要打造“印度製造”,將製造業佔GDP比重提升至兩成五,在製造業增加一億個就業崗位,到二○三○年使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印度不惜將外資當作“韭菜”,這種保護主義做法,只會讓莫迪的“雄心”成為泡影。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