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我國正研製新一代飛船
【本報訊】據《廣州日報》十八日消息:七月十七日,二○二三年“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中小學教師培訓(廣州會場)開班典禮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開班典禮上,航天英雄、中國首飛太空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楊利偉將軍以“矢志航天築夢蒼穹”為主題開展專家授課。
楊利偉的授課從“飛天”開始講起。“‘飛天’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和悠久文化的泱泱大國,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非凡智慧和無窮創造力的民族。自古以來,夸父追日、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等許多動人的傳說廣為流傳。”
授課中,楊利偉圍繞中國空間站的建造、航天員選拔訓練、忙碌的太空生活、航天科普教育幾方面展開。他還詳細給大家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十四大系統。
“世界航天發展到現在,很多成果都應用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說小孩使用的尿不濕最早就是給航天員研製的,後來逐步推廣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我們用的微波爐、核磁最早也是航天方面的產品。”
返回艙試驗成功
楊利偉透露,目前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飛船,預計新一代飛船將在二○二七年至二○二八年飛行。“現在我們飛船有三個人的承載能力,能把三個航天員送到太空中去並返回地面。將來新一代飛船,會有承載四至七個航天員的運輸能力。而且,將來載人登月也會用新一代飛船,去建構我們的空間站以及深空探測。”他表示,前段時間,新一代飛船的返回艙已經開展了試驗,很成功。
楊利偉表示,中國數十年航天發展,孕育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很多人在問,我們航天員面對這種高風險的時候,是甚麼來支撐?實際上,偉大的載人航天精神,是支撐我們航天員面對風險時的動力。”
航天員要經過哪些專門訓練,掌握多少技能?楊利偉介紹,航天員這個職業是應用型的,需要學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才能支撐在太空中的工作,因為不可能會把其他專業人士帶去太空。
遨遊太空不是夢
他說,從執行航天訓練的項目來講,開設了八大類五十多門課,這其中包括體質訓練、太空或者航天環境適應訓練、心理訓練、專業技術及飛行程序、生存救生等。“航天員就像多面手一樣,在上面一旦有點兒頭疼腦熱,還要自己去吃藥打針,抽個血做個B超。”
未來,普通人是不是也能飛上太空?“實際上,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資源問題。”楊利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