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6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市署:走進校園傳遞生態環保
廿澳生走進海珠濕地生態硏學
中國自然教育大會首落戶廣東
澳青豫培訓感悟紅旗渠精神
婦聯辦二十大精神分享會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廿澳生走進海珠濕地生態硏學



澳門青少年走進粵港澳自然教育嘉年華

    暢遊自然風光    感受自然之美

    廿澳生走進海珠濕地生態硏學

    “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湖表面的葉子是甚麼,平時在澳門有看到嗎?”近二十名澳門青少年學生昨日走進廣州海珠濕地公園,暢遊濕地自然風光,感受自然之美。澳門學生表示,此行發現除了澳門,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的植物,希望今後參加更多生態研學,探秘大自然。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佔地一千六百五十畝,被譽為“廣州綠心”。海珠濕地的前身是萬畝果園。經過十年持續生態修復和濕地生境再造,海珠濕地蛻變成水清、花香、鳥歡的全民共享綠意空間。

    “這是紅花羊蹄甲(紫荊花),它是沒有果子的,沒有果子怎麼繁育後代呢,有同學知道嗎?”海珠濕地公園的導賞員王老師,向澳門同學講解紫荊花的由來。

    “大家摸摸這個腫起來的地方,這就是植物的嫁接,把一半植物種在另一個植物的上面,紅花羊蹄甲不能自己繁育後代,就把它的一半種在其他羊蹄甲的上面,形成量產的種植”,在王老師的講解下,澳門同學明白原來不能自我繁殖的植物,也有辦法通過人工技術繁衍後代。

    儘管天氣炎熱,同學們觀察動植物的熱情不減,在陰涼之處頻頻與老師互動。“為甚麼我一路還沒看到鳥呢?”“因為天氣太熱了,鳥可能不太願意出來”,不一會,一隻鳥類現身樹叢下,“看,牠的嘴巴是黃色的,我在澳門見過這種鳥”,有同學興奮大喊。

    據介紹,海珠濕地公園內有維管束植物達一百四十六科八百三十五種,動物達二百七十二科一千〇九十種,鳥類從二〇一二年的七十二種上升到一百八十七種,近兩年連續發現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均以“海珠”命名)及九個中國新紀錄種。

    穿着藍色T恤、帶着眼鏡王紹良同學十分活躍,經常向老師提問,打探動植物奧秘。他在受訪時表示,濕地公園裡面有不同的果樹,“有龍眼樹、荔枝樹,見到很多種水果,平時只能水果攤見到”,他發現除了澳門之外,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植物,很值得大家研究學習。王紹良希望今後可以多到廣東不同的地方,去觀察更多不同的植物。

    梁卓軒同學表示,平時喜歡看植物,昨日知道很多植物的知識。“例如植物的嫁接,之前沒有聽過,聽到之後覺得很新奇”。 梁卓軒希望今後有更多交流的活動,“可以學到不同的知識,今後的考試也可能幫到我”。他期望有針對不同動植物的研學線路,可以更深入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