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執行力 理順掘路
暑假期間,本澳掘路例牌遍地開花。當局昨又宣佈,新橋區水浸渠道優化計劃最後一期工程明日動工。一如以往,部分路段因施工而封閉交通,勢必為區內交通加大壓力,影響居民出行。
無論日常或周末,新橋區都出現車龍,全因區內大都是單行道,只要有一個路口塞車,很容易引起連鎖效應。舊區交通問題未見政府有效解決,因上述工程“加持”,塞車肯定雪上加霜。當局承諾爭取在暑假內完成部分路段工程,應密切監管進度與質量,增派警員維持秩序,把影響減至最低。
城市發展,地下建設及路面工程無可避免。惟本澳路面狹窄,幾乎所有道路日間都車來車往,稍為收窄,已大擺車龍。不少掘路工程開挖面積大,加上施工車輛、設備、鐵馬、泥頭廢料等佔去大片路面,倘臨時行人配套設施不足,難免人車爭路,交通亂上加亂。早前有網紅透過影片揶揄本地掘路工程猶如開掘金礦,多如繁星,令居民產生共鳴,紛紛轉發,憑“片”寄意。
澳門回歸後,經濟高速發展,高樓平地起,基礎設施更新,車輛飆升,路面損耗,掘路工程便開始無序遍地開花,甚至常伴左右,每隔幾條街就會遇到。
雖然有部分道路工程屬短期,但更多涉跨年度,影響深遠。如剛完成的羅白沙街下水道工程、現時動工的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快將動工的筷子基北灣泵站箱涵渠工程,及東北空中走廊步行系統,可預見又到新一波掘路高潮。
回看行政長官賀一誠參選期間,已強調非常關注道路工程,可見對此深有同感。新任特區政府運作不久,即訂出“非緊急情況下,同一地段三年內不重複開挖”。信誓旦旦,有關部門亦加緊協調,但結果不似預期,社會有目共睹,缺乏前瞻規劃及執行力是關鍵。當局正研發“道路工程統一入口平台”,用以促進跨部門數據互通,爭取年內推出。到底該平台成效如何,能否提高工程協調效率,社會充滿期盼。有關部門宜加快推進,讓真正具實效的工具早日面世,更好理順整體工程安排。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