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變“中慘”?
是日甘句:“中產作死三件套”:房貸過千萬、配偶不上班、二孩上國際(學校)。
總體經濟環境變差、就業壓力增大、房價下行等因素,令通常在變化期最易受到衝擊的中產階層,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擾、困難甚至是困境,這就是甘句出現的現實背景。
當然,內地中產的概念並不清晰。據說國家統計局認為年收入十至卅萬元、擁有一定財富積累和高等教育背景家庭就是中產,全國約有三千三百萬人是中產,佔總人口百分之二點四。民間則多認為家庭年收入二十至五十萬,淨資產五百萬以上,且流動資產不低於五十萬,有中檔以上私家車和較大住房就是中產。胡潤財富報告透露,內地淨資產六百萬以上家庭有五百一十六萬戶,超過一千萬以上有二百一十一萬戶,超過一億以上有十三萬○七千戶,即大約七百多萬戶家庭是中產階層。
所謂“作死三件套”,在經濟不錯時期,中產階層應付有餘。千萬房價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曾是較好住宅的“正常”價格,問題是如果薪酬降速過快,房貸自然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讓兩個孩子上國際學校則是中高產家庭的喜好,內地現有上千間國際學校,估計有五、六萬名學生在讀,每個學生一般一年的支出需要五十萬上下,當然,年花百萬的也有不少。
三年的疫情加上經濟遇冷,令教育培訓、互聯網、房地產等高收入行業風光不再。以互聯網大廠為例,去年至今,阿里就減少了廿三萬多名員工、淨減員近一成,一些四十歲左右、原年薪百萬的中年人,失去作為中產基礎的好崗位。
雖然有上述“作死”行為的中產家庭並非多數,但也足夠作為例子,反映少數中產家庭的窘迫,但願中產變成“中慘”不過是杞人憂天。
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