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6版:港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李:天涯海角終身追捕
賣港求榮必受法律嚴懲
保安局:通緝合情合理合法
港研“人工青口”監測海水放射物
獸首銅像
立會今審議區議會修例草案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港研“人工青口”監測海水放射物

    港研“人工青口”監測海水放射物

    【香港中通社四日電】香港大學、城市大學、教育大學四日聯合公佈,研究利用“人工青口”監測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發現可於約七至八周內,完成吸收放射性物質,供研究人員進行測量核污染物濃度和變化。

    研究團隊於去年選定三種在核排放中,常見的放射性物質,包括鈾、鍶、銫,進行測試,將“人工青口”放置於含不同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海水中,以測試吸收和釋放能力。

    團隊發現,“人工青口”吸收放射性物質至飽和程度後,再轉移至潔淨海水中,就可釋放吸收的核污染物質,研究人員可透過量度積聚在“人工青口”內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準確測量海水中核污染物的濃度和變化。每個“人工青口”成本僅需八港元。

    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胡紹燊表示,目前要量度海水中放射性物質變化,每次或需收集數百升海水,並須進行複雜的取樣及前期工作,若應用“人工青口”,各地政府可透過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定期監察水域的核污染情況,保障環境及食品安全。

    就日本計劃排放核廢水,胡紹燊指放射性物質不因被稀釋而消失,並透過海洋生物散播至世界各地,影響範圍超出日本水域。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