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小的城市裡挖呀挖呀挖
這陣子滿腦都是功德林寺院和文獻的事,多年整理史料的過程,想來像極了那首近日在網上很火的兒歌:“在小小的花園裡挖呀挖呀挖……”幾許人物,在風起雲湧、潮起潮落的凡塵中奔走。有趣的是,在同一時空裡,許多我們熟悉的人和事,原來有着密切聯繫。
功德林的創辦者觀本法師,他的兩位叔父張心湖和張仲球也是澳門名人,與鏡湖醫院慈善會、與教育相關。澳門著名的三個住宅花園,盧廉若花園、唐園,以及張園。其中張園原位於士多鳥拜斯、雅廉訪、文第士街與美副將馬路四條街道所圍之地段,主人正是富紳張仲球。清末民初的著名政治人物汪兆鏞也曾在此寓居,及至過身,還作有以該花園為題的詩——《題張仲球明經因樹園圖》。張仲球於一八九六年出任鏡湖慈善會值理,其後參與將慈善會屬下五所蒙童義塾合併和革新,成為一所規模較大的小學,改名為“鏡湖義學”。
而他的兄長張心湖(觀本之叔),與孫中山先生來鏡湖醫院行醫亦有淵源。當時由於他太太患病,邀請了在港學西醫的孫中山為她醫治並痊癒了。孫中山的醫術得到鏡湖醫院紳董稱許,畢業後便獲張心湖、何穗田等推薦來澳,從此印下了他在澳義診的足跡,也開啟了澳門傳統中醫與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
又如嶺南一代才女冼玉清,與觀本法師同是維新人士,也是好友。當時觀本法師整理《香光閣隨筆》書稿,請她幫忙參訂。在冼玉清《澳門小住記》中對觀本的印象是這樣的:“師長髯飄拂,爛然如銀。侄孫輩每掀挽其髯,亦欣然就之,不以為忤,真佛菩薩矣。”可見,數風流人物,還看史料。
小小的澳門寶藏多,挖呀挖呀的,定有發現和有驚喜,而當中的樂趣確是會叫人上癮的。
遨 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