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街坊參觀回憶小時候
樂見片區活化 留憾未展全貌
揚帆出海、四海為家,對以捕漁為生的漁民來說漁船就是其居所、命根,船廠更是其重要的伙伴之一。不少昔日的造船老師傅和漁民昨到場參觀荔枝碗船廠片區,回憶漂泊海洋的生活。現場展示的大型帆船正是由資深漁民陳廣玉籌劃製作,他樂見船廠活化有助公衆認識本澳造船業的歷史。
少人了解澳造船業
陳廣玉受訪時憶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帆船對漁民十分重要,揚帆出海是漁民的生活。帆船須靠揚帆和風吹才能推動行駛,今次展出的帆船模型都是其與孫兒一手一腳籌劃製作,旨為讓公衆更容易了解昔日漁業的歷史和文化。笑言以前在漁船上生活,小朋友都是“天生天養”,小朋友齊齊坐在船上玩耍、乘涼,有別於現時照顧小朋友的方式。感嘆隨着漁業式微,這些歷史和生活已經很少人了解,只能靠老一輩口述或透過這類文化活動、展示展品等,才有機會吸引更多人主動了解和參觀。樂見當局活化船廠片區,但許多東西已難以保留,唯有靠照片和展示昔日的作業工具等,助其他人更容易了解背後的故事。
冀回復更多原特色
特意帶同小朋友與父母一起到場參觀的居民莫先生表示,父母以前都是在路環生活,自己小時候亦經常到船廠一帶玩耍和幫助父母,見到現場展示到一些昔日的造船工具,但仍感欠缺一些,難以全部呈現昔日的船廠風貌。例如小時候在木廠玩耍時,記得廠內有一條條木飄浮在其中。以前的漁民下船亦會唱歌等,但現場未見有相關影片介紹或展示出來。期望未來的活化規劃可保留回復多些木廠和船廠的原本特色,以及可考慮增設更多親子互動設施等,讓家長能與子女講解更多本澳漁業和造船業昔日的歷史和文化。
本報記者 張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