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合作再擦出“新火花”
對德、法兩國及歐洲來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的首次出訪,不僅是“傳承友誼之旅、深化合作之旅”,也是落實中國最高領導人關於推動中歐關係發展主張的一次重要訪問。
如果將李強總理此次歐洲之行置於更長遠的時間線上,便會發現,今年以來中歐各領域間的交往合作正全面鋪開。今年已有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相繼訪華。習近平主席會見了桑切斯首相,並同馬克龍總統和馮德萊恩主席深入交換意見,為中西、中法、中歐關係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戰略引領。除領導人頻繁互訪之外,中歐經貿領域間的互動活力盎然。在三月份舉辦的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數十位歐洲商界領袖出席,並表達了在華投資興業的信心和期待。在剛剛結束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四百餘家中東歐國家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境外展商參會,展品涉及農食、酒類、美妝個護、日用家居、特色產業、服務貿易六大品類,超過五千種。如今,外界期待,李強總理的此次歐洲之行,能推動中歐達成富有成效的共識與合作,為全球經濟與多邊合作注入正能量。
中歐作為多極化進程兩大力量,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二○二二年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係。但一段時間以來,受多方影響,歐洲內部出現了與中國“脫鈎斷鏈”的雜音。
在李強看來,真正的風險是不合作,真正的不安全是不發展。他甚至以“個人用戶體驗”現身說法。中國人做體檢,很多都會用到西門子的X光機,沒人會有所謂不安全感;他也舉例在自己主政上海期間,中德在汽車領域的合作一直在持續帶來巨額回報。所以,李強強調,不要輕易誇大“經濟依賴”成份,更不要動輒扣上不安全的帽子。
事實上,到底把中國看作是對手還是合作夥伴,歐洲老百姓對此早有定論。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月初公佈一項針對十一個歐盟成員國六千多人進行的一項最大規模調查顯示,大多數歐洲人仍將中國主要視為“一個必要的合作夥伴”。用數據說話,工商界人士表現得尤其熱切,據報道,李強此行期間,中德兩國在先進製造業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簽署了十多個合作協定。
中國在變化,歐洲在變化,中歐關係也在變化。在當前世界經濟復甦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中德、中法拒絕對抗,擴大合作,有望充當國際局勢的“穩定錨”,也為世界穩定打了“強心針”;中歐全面推動重啟各層級實體交往,有利於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為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提供更多的確定性、穩定性。
時值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二十周年,此次李強總理出訪歐洲,為後續同其他歐洲國家間的務實磋商提供了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