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費悲觀預期未改
學者倡推財策提振消費信心
【本報消息】本澳經濟復甦在路上,居民卻普遍無感。面對利率上升、物價高企,消費態度仍相當審慎。有學者表示,經濟復甦未能改變居民疫後的悲觀心理預期,故社會消費氣氣偏弱,加上通關便利分薄消費力。政府除引客來澳,也要推出財政刺激措施提振消費信心。並建議有能力的機構、企業加薪,形成良性消費循環。
收入未改善消費審慎
據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升百分之三十八點八,當中主要是服務出口按年大升百分之七十一點五所致,整體私人消費則跌百分之七點五,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跌百分之〇點五。反映經濟復甦層面並不全面,企業投資、私人消費信心仍未止跌回穩。另一方面,澳門金融管理局早前公佈的不良貸款、住宅貸款及商用物業貸款比率,沒有因經濟復甦而改善。
有學者表示,雖然疫情影響逐漸減退,但過去三年疫情衝擊,加上博彩業結構改變,令市場預期及居民心態改變,由疫前的樂觀預期、消費疏爽,變為疫後的悲觀預期、消費審慎。要扭轉悲觀預期,需要更長時間、更強刺激措施。因居民消費心態一般以預期未來可得收入為消費判斷,倘短期內收入未有改善,消費信心仍然偏弱。
企業加薪谷消費氣氛
本澳今次經濟復甦主要由旅客、博彩需求等服務出口回升所帶動,傳遞至其他行業仍需一段時間,畢竟疫情三年重挫企業、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修復需要一段時間。由服務出口帶動的復甦,最快下半年才可逐漸傳遞至企業投資、居民消費層面。
本澳自對外通關以來,特區政府加大力度宣傳推廣吸引旅客來澳,旅遊、博彩、高端零售反彈較快,部分行業則未能分享到經濟復甦成果,反而受通關便利、居民外遊而生意下跌。
參考內地做法,政府宜加強財政刺激措施,提振居民消費信心。同時,復甦速度較快的機構、企業倘可加薪,與員工分享復甦成果,帶動消費氣氛,令其他行業受惠,形成良好的消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