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點心講究心思
近期湊熱鬧去學做順德點心,名字雖稱為順德點心,但基本上等同廣東茶樓點心。事關素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的講法,也許因為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食材種類繁多,加上廣州人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態度,自然成廣東菜的主流。
說回這次去“深造”的點心,都是自小食慣的,煮食難度不及講究刀功火候的菜式,然而可以從小見大,那怕是叉燒包、糯米雞或煎堆仔等。各式點心亦有各自的份量及用料,例如包叉燒包的手勢、開蝦餃皮的動作等,不經過師父親授,似乎難以好好掌握。另外煎堆、粉果等食品,配搭上用生粉、澄麵、高筋麵粉或低筋麵粉……都足以令整個食物質感截然不同。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即使無打算開店賣點心,又或者只想在家中過日辰,學一兩道這些基本原理,亦可提升不少相關的烹調理論。
烹飪從食材選搭到製作手法,結合了不少化學作用。簡單如薑撞奶,亦全靠利用奶類中的脂肪與薑汁中的成份結合而成,甚至講究到煮奶的溫度、煮食的器皿都可以左右成果。
但師父話齋,做點心亦有一些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用料,像大地魚粉、用自家炸的豬油再配以薑、葱、蒜做的蒜油,幾乎都成為師父珍而重之、每次都會用來調味的主角。細心一想,中式點心的調味,似乎亦同出一轍,大同小異。不過現代有些新派作風,喜歡大膽創新,加上很多人追求健康,亦直接反映在選擇食材及烹飪方法上,略加修改,例如減鹽、減糖、減油,希望大家食得安心。
·四姑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