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2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我一箭四十一星創紀錄
我國擬研第四代可重用火箭
41顆衛星如何上太空?
我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
神十六乘組在軌半個月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1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我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

    我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

    據新華社報道:十四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首個出艙載荷——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出艙成功,已經開展實驗。這是我國首次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對輻射生物學和空間科學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據悉,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大連海事大學聯合開發,主要用來研究宇宙輻射和微重力等脅迫環境對模式生物的影響,研究空間輻射損傷與防護、生命起源與進化及空間輻射誘變資源開發等。它能滿足動植物、微生物及小型模式動物在軌生長發育和組織器官損傷變化監測等方面的需求,該裝置模組化集成還能方便科學家根據研究目標更換升級使用。

    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裡有十三個裝載生物材料的樣品盒單元,可用於植物種子、微生物、小型動物等生物樣品的在軌實驗;裝置內的輻射測量子系統包括有源的主動測量和無源的被動測量。同時,每個樣品盒單元都能夠獨立進行溫度控制,從而滿足不同模式生物的生存需求;宇宙輻射測量既有宏觀的輻射量測量,也有定位到樣品的微觀測量。

    利用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進行的醫學問題研究,對於支持我國太空人長期在軌、載人登月等載人航天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上天後各項工程參數正常,溫度等條件均滿足科學要求,作為目前唯一的空間站艙外輻射生物學實驗裝置,該裝置將開展為期五年的實驗工作,陸續為多個科學實驗項目提供服務。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