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悟出人生道理
——談《舌尖上的禪》
日本片《舌尖上的禪》不僅講料理,更從飲食中悟出人生道理,微言大義。
劇本改編自日本知名料理散文集《吃土的日子》,以中國節氣作分章。澤田研二飾演的主角,獨居在郊區,靠山吃山。他少時曾在寺廟學習過精進料理,每天製作天然簡單的料理,自給自足,出版社編輯松隆子前來邀約寫書。
簡單的故事、平凡的情節。他每天就地取材,在山上採摘香菇、野草、蘿蔔,不同時節採取不同食材,每次採摘、醃製、煮食,一舉手一投足皆講究,展現出工序之美、藝術真諦。食材源於土地,土地屬大自然,率先道出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劇本轉入下一章節,交代主角與少時恩人子女的交談,一樽經過醃製的梅子,盡現濃厚人情。
由此看到,影片以食講人情。他與岳母的幾句交談,也以食物代表心情;為亡者守夜一幕,忙碌的佈置、精心的甜點,讓別人食到豎起拇指,為整個夜晚添上歡樂氣氛。
從季節、食材到人情,影片內裡傳遞着自然萬物之間的微妙關係,植物經過烹調後成為佳餚,能喚起昔日回憶、凝聚感情,並悟出人生道理。後段是主角思考、懼怕死亡的來臨,每天都認為是人生大限,卻能活到明天,這段獨腳戲充滿暮年感性,審視生命,很有哲理。將骨灰撒在海上,喻意回歸大地,形成循環的生態系統。
全片從平淡中見濃烈感情、從簡單食材中道出自然界真義,過程中涉及恩怨愛恨與生老病死,仿如一次人性修行。導演中江裕司拍得平實細緻,每一個採摘鏡頭、每一次烹調動作,均拍得好看動人,並折射出人物的真實情感。並多以影像說話,透過平易近人的語言傳遞着人人皆知但未必深明的道理。
很喜歡這樣的一齣影片,以低調筆觸寫飲食、拍人情、講生死。只有日本人能從平常生活悟出深層意義,拍出這樣的一齣高境界電影。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