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間生育率銳減之因
這名三十九歲打工女說:“為了享受自由和閒暇,探索自己的人生,於是盡量推遲結婚。”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這番話,依然不悔。生仔?肯定免問啦。至於只活在工資底層一成的未婚男女,他們連“享受生活”的時間也要推遲(有可能一輩子也不可得),遑論結婚。由種種數字推敲,如今三十多歲的韓國人,超過三分一男性和四分一女性,以後都不會結婚;更多人不會生孩子。
一九六○年,韓國女性平均生育六個孩子。到二○二二年,她們平均只生○點七八個孩子,在首爾的平均值更低至○點五九。繼續下去,每兩個女性就有一個不會當媽媽。六十年間的變化實在嚇人。
研究人員把未婚男女推遲結婚的行為定義為“故意的戰略行為”,反抗韓國社會工作和生活品質不可兼得。應對這股強大的延婚甚至不婚浪潮,韓國保健福祉部提議,應該從文化入手,改變人民對結婚的認知(過度競爭與攀比,資產被認為是結婚的先決條件),同時政府應該擴大對非婚生育的支援。
有分析指出,生育率直線下降的根源在於韓國社會的快速轉型。朝鮮戰爭結束後,國家主導下經濟轉型,許多人從農村湧到城市工廠工作,賺取微薄的薪金。當時這種現象被稱為漢江奇跡。
韓國由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高中和大學入學率猛增。一九八七年發生民主運動,軍事統治集團被推翻。韓國從此進入了選舉政治時代。同一期間,亞洲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GDP達到百分之八至十二的高速增長,這個時期又被稱為“亞洲經濟奇跡”。一九九七年,美國加息遏通脹引爆亞洲金融危機,韓國是受重創國家之一。
(性別戰爭:韓國生育率全球最低底因 · 五)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