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6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致傷痕纍纍的人
女俠片與火燒片
黃德正來澳說“港式唱腔”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8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黃德正來澳說“港式唱腔”

沈秉和


黃德正老師為學員示範技藝

    黃德正來澳說“港式唱腔”

    黃德正老師是粵港澳曲壇名人。他原是年輕教師,但自小在鄉間自學唱粵曲,嶄露頭角,業餘就在已故樂壇大師馮華主持的“今樂府”客串演出。稍後,他告別教學生涯——他是香港最早一批以教粵曲為志業的老師,由一九八一年至今已教了四十二年,所教過的學生幾千人,出版了粵曲唱片、教材一百多種。其中和張琴思所唱的《金枝玉葉》、《夢斷櫻花廿四橋》、和潘珮璇所唱的《重臺別》等都為著者,曲迷盡知。九十年代馮華曾以“粵曲唱腔四大名家”為名出版了兩張粵曲唱片集,就收下了他和鍾雲山、文千歲、鄭天佑、劉鳳等八首獨唱曲目。黃德正老師對我說:“我只是一個教曲人。我每天的工作都是診斷和開方,即是觀察學生的優缺點,然後提供改進的方案。當然所有方案都根據前輩唱法,從不會加以一己之見,亦不敢自以為是。”對於他這個“唱腔醫生”簡潔自述,我非常欽佩。他強烈主張學粵曲必須由“模仿”前輩開始(不拘某家某派),為此他創造了一個名詞“港式唱腔”。他說那如同“港式大牌檔”,是香港曲壇特色所在,唱腔必以有師承為據。如果讀者聽過他的《孔雀東南飛》,當知此言非虛,因為那完全是李少芳的男聲版!難怪當日王君如先生(名曲《吟盡楚江秋》的撰曲者)聽後大加讚許,題七絕一首:

    孔雀東南各一方,癡情兒女恨茫茫。

    黃郎歌裡蒼涼意,不讓羊城李少芳。

    并倩人書成橫披,懸於黃老師曲室以記。

    這次,澳門文化廣場陳雨潤老總主辦“文化廣場曲藝雙周”,委我邀請唐健垣、黃德正老師來澳講演,正是以如何“繼承”南音、粵曲傳統這個文化角度提問,而由唐老師、黃老師以非常專業的技術角度回答了問題。既“講”又“唱”,可說是澳門曲壇一大佳訊。下邊即是黃德正老師為本次講演內容寫下的提要:

    黃德正曲藝講唱會講義

    (甲)引入:

    一、講求“技法”,爲什麼要強調“傳統”兩字?

    二、從粵曲發展來看,是不斷地“承襲”,不斷地“改良革新”。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基本上已呈現完整體系;你可嘗試繼續“改良、革新”,幸勿作“基因改造”!

    三、對粵曲“地方色彩”嚴重淡化的關切。

    (乙)論述:“唱”是一種“運動學”。

    一、由淺入深,必須從模仿某家唱腔入手。暫且放下“丹田”及“美聲”觀念。

    前輩多不談“丹田”,只講“落肚”;不談“美聲”,只講“法口”。

    二、“法口”是個抽象詞語,不易領會。先要理解“唇、牙、舌、齒、喉”五音,再加以“顎”、“腹”,然後綜合運用;更要審視身體及面部之動作。“唱”是一種“運動學”。

    三、“法口”純熟,自然養成“口勁”、“口感”。“口勁”是“爆發、放鬆、奔放、含蓄、均衡”的結晶體。口勁圓滿,唱出旋律有“立”的感覺,否則會“塌”。

    四、“唱腔”是什麼東西?怎樣才算一個“唱腔”?

    (丙)

    一、“法口”探微:

    1.唇牙舌齒喉鼻顎腹的運用和鍛煉。

    2.聲母(噴口、爆發力)、韻母(閉合)的處理。

    二、字與腔的關係:

    1.問字攞腔與“呀口”。

    2.咬字拉腔時口、臉的動態。

    3.“花腔”與其他唱腔元素(點、線、弧)。

    三、“活化”與“僵化”;“立”與“塌”的分別。

    四、分析子喉的婉約幽怨、平喉的儒雅亮麗。

    讀者如要完整聽到黃德正老師的現場講唱,請於六月十一日下午三時蒞臨荷蘭園澳門文化廣場演講廳。現場以YouTube(公眾號:澳門出版協會)同時直播。

    沈秉和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