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活化舊區 建商圈關鍵
【本報消息】本澳自年初對外免隔離通關後,舊區商戶反映生意不升反跌。有學者表示,舊區營商環境活化工作,要以建立商圈品牌為目標。除政府推動,更要機構以有組織、有策略作主導,且持續發掘舊區的特色加以改造。商戶結合社區特色開發特色產品,並要相互協調,做到差異化、特色化,避免同質過度競爭。每家博企則與不同社區合作引客入區。
持之以恆整治招商
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表示,“澳車北上”並非民生區商戶生意減少主因,反而居民在疫情三年期間的消費模式、習慣改變,如傾向到博企項目消費、網購商品等習慣,都在疫後維持,對社區商戶帶來新挑戰。
近年政府在活化舊區營商環境、吸引旅客進入社區消費進行不少工作,但舊區活化需持之以恆,難靠一兩個活動帶旺舊區。參考外地經驗,活化舊區營商環境多以建立“商圈”為目標。
鄰近的珠海,近年把舊區北山打造成新潮流的文青商圈,結合該區特色文化進行持之以恆的整治、招商工作,近年成為珠海一個新消費點;台灣的台北、桃園、台中、高雄都有不少舊區建設成的商圈,如台北迪化街雲集海味店舖,為居民、旅客所熟悉。
發掘特色綜合改造
本澳把舊區建設成為商圈,可以政府參與,也可由民間機構作主導,但必需有一個實體機構負責整體協調、策劃、組織等工作,如北區、風順堂區、筷子基區等各有不同的社區內涵、文化特色,需加以發掘研究,結合設計、建築工程團隊,把公共空間改造成該區特色的社區元素。
同時,機構要把區內一定比例的商戶組織起來。商戶不能單打獨鬥,餐飲、零售、文創結合社區特色研究新產品,避免同質化過度競爭。因應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營銷手法、方式、渠道不斷推陳出新,需要有機構協調商戶共同進步,持之以恆把舊區打造成新商圈。未來也可邀請獨立第三方機構為商圈建設、發展給予評估,並作出建議,持續改善商圈環境。
博企合作創新迎客
近年博企在引客入區上同樣作出大量工作,未來六家博企可各自與本澳某一社區建立專門的聯繫及合作渠道,如博企主導協調舊區發展,帶領商戶創新迎客,並結合自身的穿梭巴士資源,接送旅客到合作的社區遊覽、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