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6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二千七噸進口美“萊豬”失蹤
四百計程車圍交通部門抗議
越住越小
台CPI連廿二個月超警戒線
台第四波新冠疫情升溫
賞荷勝地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越住越小

魯 木

    越住越小

    台灣內政事務主管部門日前公佈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全台房屋平均買賣移轉面積為一百點九八平方米,較二○一六年平均水平減少三十一點七一平方米,創二○一六年以來新低,表明隨房價上漲,台灣民眾購房面積越來越小,與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所謂的“居住正義”,背道而馳。

    有分析指,高額房價,加上新樓盤“公攤”較高,民眾負擔能力未同步提升,即使以三十年期房貸來降低負擔,購房還是“越買越小”。近年來,台灣總體經濟雖有增長,但經濟分配嚴重不均,打工仔的薪資水平長期停滯,加上通脹高企,即使部分打工仔加工資,升幅也追不上通脹。據台當局早前公佈數據顯示,近三年台平均買樓總價從一千○六萬元(新台幣,下同)增加到一千二百○八萬元,漲幅高達兩成,民眾每月平均工資僅從三點九萬元,增加至四點一萬元,僅增加百分之四點三。樓價與民眾的購買力差距越來越大,只能越買越小,民進黨的“居住正義”,淪為笑話。

    近年在民進黨當局大力鼓勵和政策誘導下,大批境外資金回流,卻缺乏產業政策引導,資金缺乏出路,轉投房地產,一時間島內樓市頓成回流熱錢的“錢生錢”天堂。民進黨當局為營造民間投資增長和經濟增長的假象,對熾熱的樓市熟視無睹,打擊樓市炒風政策形式主義,軟弱無力,飆升的樓價侵蝕民眾的居住品質。民進黨當局的謊言政治,是島內民眾越住越小的罪魁禍首。

    魯  木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