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社區 為旅遊加分
今年以來,旅遊業復甦勢頭向好,日均旅客七萬人次以上,首季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同比升一點三倍至約百五億元,但人均消費下跌。觀乎內地經濟數據反覆走弱,民眾漸趨審慎消費。當澳門旅遊優惠不再時,可憑什麼“出圈”引客來澳?
有專家料內地經濟“K型復甦”,即不同行業復甦不平衡,如服務、旅遊業疫後迎來報復式消費。但潛藏新現象,如火速走紅的山東淄博露天燒烤,有說勝在比餐廳便宜;新興的超密集“特種兵”旅遊打卡,背後是省錢考量。又如內地龍頭電商業績自疫後低調保守,最近以平價取勝的拼多多,收入卻爆出勁升六成,多少反映消費模式轉變。
如何引客來澳,多個部門絞盡腦汁。如基建論壇舉辦期間,貿促局安排與會賓客到訪與以往不同的旅遊新路線。又如經科局將於本月中於關前薈推創新視覺科技活動,為特色社區打造創新元素。但澳門並非只有關前薈一條舊街道,北區、氹仔以至路環老街等也有條件開發,打造成區區有特色,豐富澳門旅遊元素。
最近廣州、長沙、西安、昆明、揚州等地上榜“十大旅遊嚮往之城”,這些城市根植厚重的傳統文化底蘊。如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等已成文旅IP。
疫後旅遊模式轉變,旅客不僅到美輪美奐的景區打卡拍照,也喜歡到當地人愛逛的菜市場感受人文風情。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只在旅遊景區,社區亦是賣點。如台灣有不少舊社區被開發為旅遊資源,有關部門會撥款資助社區打造旅遊元素,藉深度遊讓旅客體驗當地的人文、產業、地景與文化,加深對台灣的認識。
澳門有中西歷史文化交匯的特色,賭權開放後大興土木發展的項目,讓小城頓入“新舊交錯”時空,旅客隨便一站,就是獨具澳門特色的“打卡”靚位。加上部分旅遊資源如益隆炮竹廠等均具歷史價值,一經活化包裝,打造成旅遊產品,就是本澳旅遊的加分項。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