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載荷專家出征惹熱議
即將奔赴太空的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廿九日上午亮相,其中,非飛行員出身、戴着眼鏡的載荷專家桂海潮引發網民熱議。甚麼是載荷專家?“八五後”大學教授也要“飛天”了,還戴着眼鏡?網民們一邊抒發讚嘆之情,一邊拋出疑問。
從國際慣例來看,在航天員乘組中,一般有指令長、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四種角色。
載荷(Payload)一詞,來自卡車司機載貨的用語。引申到航天領域,就是除了航天飛行基本條件之外,搭載的實驗設備、物品或人員。簡言之,載荷專家就是載荷提供方在航天器上的代表,負責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維護和修理載荷設備,並負責與地面載荷控制中心聯絡。
需更多載荷專家
中國科普作家、天體物理學博士孫正凡表示,目前中國空間站中搭載了許多太空實驗櫃,可以從事生命科學、物理、材料、原子鐘等各種精密實驗。這些實驗大多數可以由職業航天員在精密機械輔助下進行操作。隨着未來更多更複雜的“有效載荷”進入空間站,就需要有更多的載荷專家。
目前,職業航天員多從現役的飛行員中選拔,中國也不例外。而載荷專家一般不是職業航天員,而是接受過航天機構嚴格體能檢測和訓練,以及相關技術培訓的專業人士。
二千五百人挑一
據了解,中國航天員隊伍共由三批入選的航天員組成,前兩批均從軍中優秀飛行員中選拔,且具備優秀飛行技能。到第三批,其構成發生變化,不僅有飛行員,也有非飛行員出身的技術專家。第三批十八名航天員於二○二○年九月完成選拔,包括七名航天駕駛員、七名飛行工程師、四名載荷專家。
公開資料顯示,桂海潮是第三批四名載荷專家之一。他在高校承擔《深空探測導論》《非線性控制理論》等教學任務,主要研究方向為航天器動力學、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據介紹,桂海潮在經歷初選、複選、定選等過程,從約二千五百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在兩年多的訓練中,他經受了八大類、二百餘項科目的嚴格訓練和考核。
(北京廿九日電)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